房子背后的瘋狂與悲涼

房子背后的瘋狂與悲涼
——談彭生茂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房子》
文/盧新民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這是唐代著名詩人《劍客》中的詩句,也是江西知名作家彭生茂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房子》的真實寫照。在沉寂多年之后,彭生茂以煌煌63萬字的現(xiàn)實主義巨著,再一次讓文壇見識了他的寫作實力,成為一段時間以來家鄉(xiāng)文學愛好者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長篇小說《房子》講述了李子揚、賈山娃、林斌、張揚、劉亦然等大學畢業(yè)生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經(jīng)歷,以及圍繞買房、賣房所帶來的痛苦和迷茫。全書采用了線性時間敘事,從1997年到2017年,以20年的時間跨度反映國家房改政策帶給社會的陣痛和思考,揭示了當下青年對命運及理想的抗爭與堅守。
先說小說人物塑造。小說中的這五個人都是九七年花城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后來到北京。這幾個青年在北京的生活與工作各各不同,但為房消得人憔悴的經(jīng)歷卻個個相似。(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北漂五人”中,著墨最多的是李子揚。畢業(yè)之后,李子揚曾長期在北方有線電視臺作為一名未能轉正的“臨時工”,像柳絮一樣在京城的上空漂浮,掙扎。為了早日結束居無定所、隱私受到侵犯的租房生涯,他通過采訪時積累的人脈關系按優(yōu)惠價購買水景苑林150平米大房子,東挪西借交了首付,每月還貸4800多元,整整要還20年,從此工資大部分都要上交銀行,成為沉重經(jīng)濟壓迫下的房奴。
北方有線電視臺安撫了李子揚年輕的心,曾讓他感覺到人生的價值,給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但李子揚萬萬沒想到,努力工作整整八年仍然是臺里一名臨時工。后來,在臺里所謂的機構改革中,還被臺里掃地出門。下崗之后,原本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李子揚,為沉重的房貸所迫,為了生存,竟跟隨表哥文柴明賣起了假烤鴨、假煙、販賣地溝油,后來,又做起了“詐金花”賭博、參與傳銷,為此而坐牢??梢哉f,為了房子,李子揚付出了慘重代價。
而李子揚在南方小山村的父親李發(fā)模,為了支持兒子在北京發(fā)展,在北京買房,也付出極大的努力。他承包水田,指望有個好收成,沒料到一場泥石流毀了莊稼,令土地無法耕種。后來改種花生,結果因為得了根腐病而顆粒無收,一氣之下跑到溫州一家皮革廠燒鍋爐。為了給李子揚買房湊錢,竟然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制造鍋爐爆炸事故以獲得一筆賠償金。最后,當他聽說兒子下崗,氣得將家里破敗的墻壁蹬倒,被壓身亡。
李子揚的妻子孟菲,在李子揚因為制假販假被抓之后,為了湊滿30萬罰款,在護士長李臘梅的鼓動下,竟然瞞著李子揚做起了代孕。不料,讓孟菲代孕的客戶卻因犯罪而被抓,孟菲十個月的忍辱含恨換來了幾乎是一場空,只得到微薄的報酬,回家后的孟菲,精神從此有點失常。在銀行不停追債的壓力下,孟菲為了向李臘梅要回代孕費,選擇了以跳樓這種悲壯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最后,因5個月未交房貸,銀行馬上要查封李子揚的房子。小舅子撞死了張建設的兒子,要求10天之內(nèi)賠200萬。外甥毛毛又得白血病,要巨額醫(yī)藥費,這三座大山壓在李子揚頭上,他幾乎要崩潰了。最后走投無路,只能將自己的房子低價轉賣。一夜之間,他在北京苦苦拼搏了十幾年,仍然又成為了無房一族。
賈山娃,一個彈棉花農(nóng)民的兒子,與李子揚一樣都是很有才華的詩人,兩人意氣相投。賈山娃曾滿懷激情和豪情,發(fā)誓“將北京踩在腳底下”,然而,面對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與李子揚一樣,賈山娃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文學理想。用小說中的話來說,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怎樣能盡快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因為沒有房子什么了甭談,即使懷揣理想也無處安放?!辟Z山娃起初在一家勝利牛奶廠做宣傳員,后來做過送奶工,送報員,幫企業(yè)家寫傳記、到餐廳作廚子,為生活所迫甚至做過按摩師,為異性提供按摩,可謂斯文掃地。
小說中描寫,失業(yè)后的詩人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每天早出晚歸,為的是不讓別人知道他的失業(yè),與女友吵架分手后,他騎著破自行車在北京街頭狂奔。讀者透過文字,深深感受到主人公的巨大的迷惘、走投無路和心的傷痛。用賈山娃的話來說,房子給這個嘈雜的世界帶來的是“陣痛和呻吟,奢華和陰暗,所有的一切都在沖抵人類的極限”。
后來,賈山娃憑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紐約大學藝術學院,希望實現(xiàn)導演夢,做一個全新的自己,雖然他最終仍未實現(xiàn)自己在北京買房的夢。
林斌,一位膠東半島的漁家子弟,比起李、賈兩人苦苦為買房奮斗的經(jīng)歷,他走的路絕然不同,似乎顯得順風順水。大學畢業(yè)后林斌成為北方建設集團文員,后成為集團董事長魯冠軍的得力秘書。因為幫魯董解決了“難言之隱”林斌立下大功,在“北漂五人行”中輕輕松松有了自己的房子。后來林斌在單位又分得了一套福利房,又通過關系搞了一套經(jīng)濟適用房,后來又通過假離婚買了一套房,成為城市中產(chǎn)階級。東窗事發(fā)后被人舉報,被公司除名,假離婚變成了真離婚。后從事衛(wèi)浴經(jīng)銷,成為一名成功商人。
劉亦然,是林斌的大學同學,班花,曾是林斌暗戀的對象。然而畢業(yè)后劉奕然就出國留學,與林斌失去聯(lián)系。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劉亦然回國后因為找不到合適工作、沒有房子,竟然成了林斌老板魯冠軍的情人。畢業(yè)聚會那天,正當她帶領幾位閨蜜在魯冠軍送的阿凱笛亞莊園欣賞風景,沉浸在自得之中時,警察過來查封了莊園,這個用青春美麗和一生為代價作賭注的女人只來得及留下凄厲的悲號。
張揚,畢業(yè)后在同鄉(xiāng)、東湖海關副司長呂光輝的幫助下成為一名東湖海關公務員。其上司呂光輝等東湖海關領導,與走私石油、煙草的馮慶賀權錢勾結。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環(huán)境中,在巨額物質利益以及官位的利誘下,原本有理想有抱負有原則的熱血青年張揚徹底迷失了自己。張揚先是運用這層關系輕輕松松以超低價買到一套經(jīng)濟適用房。后來在馮老板的另一次走私活動中,張揚以權謀私,小說中描寫,當裝滿走私貨物的油輪抵達時,“張揚向馮慶賀出具一份蓋有海關公章的‘船舶出入境手續(xù)辦理聯(lián)系單’,他像個成熟的商人一樣閃爍著一對通紅的眼睛”。僅這一次,他就得到一套價值480萬的別墅,外加60萬元傭金。李子揚們?yōu)橹嗫鄪^斗的房子,張揚得來全不費功夫。用小說中林斌的話說,“適者生存的法則無處不在,假清高已經(jīng)不適用了,它就像一根套在脖子上的繩索,隨時都有可能將我們勒死。”馮慶賀還運用關系,推薦張揚回家明山市任職。最后,張揚腐敗問題敗露逃往國外,查處財產(chǎn)時,光房產(chǎn)北京就有七八套房,海南有兩套。
小說的結尾,賈山娃留學歸來,回北京創(chuàng)辦文化公司,準備投資拍攝電影《房子》。李子揚將賣房資金的一部分投資拍電影,成為制片主任。劉亦然來到了青海德令哈希望小說任教,想重新找回另一種生活。后又考取公務員,任明山市團委副書記。房子誠然是掙扎于大城市底層的青年的夢魘,但作者并沒有感到絕望,仍然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斗孔印愤@部作品雖然給我們太多沉重,但也留給我們一抹亮色。
而埋葬這些青年青春與理想的房子,離不開那些翻手為云覆后為雨的房地產(chǎn)大鱷的瘋狂操盤。
喬大,利用東湖省委書記父親的權勢,大樹底下好乘涼,在京城搞房發(fā)開發(fā)所向披靡。強征勝利牛奶廠建四星級城市假日酒店,將為職工爭取利益的副廠長丁??虺芍参锶耍粡娬饕安轂?0畝梨園,建別墅莊園,因梨農(nóng)不同意,竟然雇人晚上在梨樹上噴藥毀林。因開發(fā)泥臺子村,與另一位房產(chǎn)商陳大生發(fā)生矛盾,兩位地產(chǎn)大鱷上演了一幕幕黑吃黑的游戲,最終強龍斗不過地頭蛇,有著省委書記背景的喬大抓住陳大生、郎行長在公海上賭博洗錢的罪狀將他們投入監(jiān)獄。
在長篇小說《房子》中,以喬大、陳大生等為代表的房地產(chǎn)大鱷像一頭饕餮巨獸,它張開黑洞洞的、血盆大口吞沒了一切,包括田園牧歌式寧靜的梨園、桃花源式的泥臺子村、供應京城百姓鮮奶的牛奶廠,甚至采用極端手段制造了一幕幕赤裸裸的犯罪行為,包括像林斌經(jīng)歷的赤裸裸的綁架,鐘五魁經(jīng)歷的血淋淋的謀殺……在金錢的驅使下,這些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像饕餮巨獸欲壑難填,肆意踐踏道德與法律,雙手沾滿底層百姓的鮮血,也吞噬了無數(shù)像李子揚這樣為房子苦苦打拼、任由命運風雨裹脅無力反抗的青年。對這些年輕人而言,這些房地產(chǎn)商都是大大小小的“城市掠奪者”,就像小說中所提到的那樣,“那個依仗權勢并以殘暴著名的城市掠奪者,已將多數(shù)人的青春和生命送上了財富祭臺?!?/p>
其次,談談小說的語言特色。本書文字洗練,寫景狀物簡潔而又精確。比如小說開頭的一段寫景:
“這是2017年春季的一個普通的正午,驚蟄剛過,一場雨下在郊外。高遠的天空牽掛著三二縷云彩,將略顯疲憊的城市勾勒出一絲清新與暖意。護城河上的垂柳尚未發(fā)芽,但河水已經(jīng)蘇醒。喧器的車流像離弦之箭,將噪音留在潔凈的街道和空曠的屋頂?!?/p>
李子揚被臺里解聘離開電視臺的時候,小說有一段描寫,令人刻骨銘人,徹骨的悲涼?!伴T外不知什么時候下起了雪,那晶瑩的雪花在路燈的映襯下分外奪目,像舞臺中央謝幕的道具。這大概是2007年的第一場雪,它裹脅著青春的記憶、懵懂的情思以及蹣跚的足跡,一并涌入子揚的胸懷,令他體會出亙古未有的寒意和孤獨。”讓讀者對我們的主人公李子揚的遭遇感到憤懣,藝術感染力透紙背。
小說中還有許多情景交融的描寫片斷。如李子揚因炒作泥臺子億元村新聞而被臺里停職三四個月后,因采訪部主任黎正浩的說情終于重新回到臺里上班,并分到許多海鮮時,作者是這樣描述的:
“他嗖地把箱子扛在肩上,繼而大步流星地朝公主墳方向走去。一路上車水馬龍,轟鳴的市聲一度掩蓋了他的心跳和呼喊,遠看上去他就像頭重獲自由的馴鹿一樣跳躍在城市的縫隙之間,腳步是那樣輕盈、矯健且充滿力量?!毙老仓檐S然紙上。
小說的結尾處,李子揚被生活所迫準備賣掉房子,準備與賈山娃合伙拍電影,然而到處拉贊助卻遭遇冷遇,心灰意冷的他走到一株楊樹旁,這里有一段描寫,也非常精彩:
“那是一株小白楊,軀干蒼勁挺拔,在夜色中閃爍著含混的光澤。李子揚伸手撫摸著白楊斑駁的軀干,想象著這樣的夜,只有風陪伴它到天明。李子揚從小白楊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從扎根土壤的那一刻起,就不停地在風雨中搏擊,瘦弱的身軀受盡折磨。他忍不住落下淚下,在空曠的山路上,他感覺自己像一粒蒲公英吹落的種子,已經(jīng)找不到回家的路?!边@一段文字可謂直擊人心,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栩栩如生、令人身臨其境的描寫在63萬字的長篇中比比皆是,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對文字的熟練駕馭能力,作者如同一位高超的簡筆畫大師,能夠以最少的線條,刻畫出對象的特征。眾多的人物、繁雜的事件,琳瑯滿目的社會萬象,作者在小說似乎信手拈來,駕馭起來顯得非常輕松,我認為,這與作者本人的身世經(jīng)歷、特別是從事記者這個職業(yè)密不可分。
小說中有些比喻,帶有獨特的個人風格,比如刻畫抽煙人的特征,一個標志性的比喻是交鼻孔比作煙囪、地窖:“他的鼻孔像煙囪一樣噴出慘白的劣質煙柱”,“兩股慘白的煙柱從田光榮地窖般的鼻孔竄出來”,“兩個地窖般的鼻孔時不時地躥出兩股白煙”。
小說的語言風趣生動。比如,寫李子揚房東董老漢一家天倫之樂,“董老漢一家正圍著剛滿月的孫子逗樂,聲音聽起來像一群鴨子正在交配”。剛從大學畢業(yè)的林斌與公司董事長魯冠軍相遇與廁所,并排撒尿,患有前列腺炎的魯董本拉不出尿,在林的示范下,魯竟然“靈光乍現(xiàn)”,“身體的廢棄物像奔涌的河流一樣排到了體外,魯不禁喜笑顏開。”后來,林斌還特地為領導找到治療前列腺炎的專家梁丑石,來京城為魯董會診。作者描寫了一幕令人忍俊不禁的場面:“……在簡單的開場白過后,梁在一束光柱中托起患者那根至高無上的器物。”然后梁專家一邊托著該器物,一邊與魯董事長展開了一連串精彩的對話。這些描寫,讓我們領略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令人捧腹的冷幽默。
小說的結構方面?!斗孔印芬粫?,人物眾多,敘事線索多頭并進,以李子揚等“北漂五人行”在北京的奮斗、為買房打拼的為主線,還有以喬大、魯冠軍、陳大生等為代表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與地方黑惡勢力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次要線索,有以文柴明、付道理等為代表的奸商販假造假售假的暗線,還交織愛情、單位改制、反腐等線索,所有這些線索,可謂千頭萬緒,但作者寫起來,卻雜而不亂。
《房子》揭示了房改制度給社會帶來的陣痛。中國城鎮(zhèn)職工的住房,在改革開放之前實行的是分配制。一些福利好的單位,不僅工資高、待遇好,而且還有國家分配的低租金、零租金的福利房,在當時不知令多少體制外的人艷羨。然而,據(jù)資料,1978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3.6平米,三代人擠在20平米的平房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即便如此,缺房戶仍高達869萬,占城市總戶數(shù)的47.5%。同時,由于我國長期實行低租金的福利分房制度,國家和企業(yè)為解決職工的住房問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延緩了我國住房建設的進程。實踐表明,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住房完全靠國家包下來,實行福利分配的路子走不通,住房制度改革成為必然。
中國的房改大體上經(jīng)歷了三個10年,1978—1988年的探索試階,1988—1998年在全國逐步推開和深化階段,1998年至今實行的住房分配貨幣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階段。巧的是,長篇小說《房子》從構思到出版剛好也是10年。
誠然,任何一項制度從推出到相對完善,都是個漫長的過程。近十年來,中國的房產(chǎn)業(yè)似乎走進了一個怪圈:房子建得越來越多,但房價也越來越高,在剛需不斷下降的社會背景下,這明顯違背市場規(guī)律。
如何解決房價居高不下的問題,小說中也有給出了治病的藥方,那就是兩條途徑:一是保證建設廉租房和經(jīng)濟適用房的財政資金;二是硬性規(guī)定開發(fā)商以低利潤甚至無償建造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和經(jīng)濟適用房。小說的結尾,提到了習總書記在2017年“兩會”前夕,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來自上層的聲音,是向房產(chǎn)業(yè)痼疫宣戰(zhàn)的號角,“像春雷般響徹神州大地”,令人掩卷之余,久久回味!
長篇小說《房子》是表現(xiàn)中國房改政策下廣大青年在大城市生存奮斗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必將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自己應有的地位!
作于2020年3月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ibi/vgiyb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