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醉翁操》詞小解讀



醉翁操
蘇軾
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jié)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于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于東坡居士以補之云。
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譯解:滁州西南的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水響于空谷之中,如同符合音樂的節(jié)拍一樣。醉翁歐陽修非常喜歡,常把酒聆聽這泉水,往往欣然忘歸。十多年過去了,愛好奇事的沈遵聽說以后去那邊游歷,用琴依照泉水的聲音譜了曲子,叫《醉翁操》,節(jié)奏頓挫有力,樂中旨趣暢達華美,通曉琴曲的人以為是無與倫比的曲子。但是只有樂曲而沒有歌詞。歐陽修雖然為其做歌,但是與琴聲不合。他又依照《楚辭》的風格做了《醉翁引》,好事者也依照他的文辭來配曲。這曲子雖然大致符合音韻節(jié)度,但琴音被文辭束縛,不是自然天成的。又過去三十多年,歐陽修已經(jīng)去世,沈遵也不在了。此時有一個廬山玉澗道人叫崔閑,非常善于彈琴。他遺憾于此曲沒有歌詞,于是重新譜就樂譜,邀請我補寫歌詞。
泉水發(fā)出瑯瑯玉聲,琴曲也清亮圓潤(圜,即“圓”的意思)。這是誰彈奏的???獨自響起在這空山之中。山谷寂靜,無人應答。只有歐陽醉翁沉醉之時能明白琴聲與泉鳴皆自然天籟,人世絕無。月明風露,美好恬淡。此時,誰能入眠?如果有荷蕢之隱士經(jīng)過山前,聽到這琴聲泉鳴必然也會如當年贊嘆孔子那樣贊嘆這里的賢人真是有高遠志趣啊(出自《論語:憲問》??鬃釉谛l(wèi)地擊磬。荷蕢之人過孔氏之門,說“有心哉,擊磬乎”)。
醉翁歐陽修嘯歌作詩,聲響也應和著流泉。醉翁去世后,泉水徒然朝暮吟怨。山峰也有荒蕪禿頂之時,水流也有回轉方向之日,但對醉翁的思念永無止息。而醉翁如今也已仙去。這山水天籟的幽情與醉翁的高意還存在于人間,請聽如今這樂曲的弦外之聲(徽,通“揮”,彈奏。末句是表示在彈奏聲以外的深意)。
蘇軾此詞也如泉鳴琴音,乃是天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