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忌滿,人道忌全!那些被天收掉的人并不冤枉……

老天看準你的動機,人類看準你的行為。
「曾仕強每日箴言」
在我們周圍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越有錢勢的人,人脈越廣,路子越寬。
相比普通人,因為缺少資源和人脈,做事可謂舉步維艱,難有起色。
由此造成的貧富兩極分化,也成了社會問題。
然而,我們也聽到過“富不過三代”“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之類的話。
讓人似乎感覺到,冥冥之中有股神秘的力量,在掌控著世間各種平衡,超越于人的意志之上。
那么,這種神秘的力量是什么呢?對我們又有什么啟示?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早就為后人作了開示。
1天之道,就像張弓射箭
《道德經(jīng)》中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張弓”是我們最熟悉的,怎么張弓拉弦,怎么樣調(diào)整弦使箭射出去,既有力又能命中目標,中國人最內(nèi)行。
這就是根據(jù)天道想出來的。
老子說“高者抑之”,太高了,壓低一點兒;“下者舉之”,太低了,拉高一點兒。
有余者損之,弦太長了,把它縮短一點。不足者補之,弦太短了,把它續(xù)長一些。這就好了。
這不是創(chuàng)新,是調(diào)整,所以中國人經(jīng)常調(diào)整。
現(xiàn)在我們學(xué)西方,滿口創(chuàng)新,其實沒有必要。
因為創(chuàng)新最大的問題,就是養(yǎng)成老百姓的一種錯覺,認為新的都是好的,于是就會喜新厭舊。
喜新厭舊就會造成浪費,造成夫婦不和,造成盲目追求新的,這就很容易上當。
天道就是讓一切調(diào)整到最合理的平衡點,是最大的制衡,這也就是中庸之道。
自然界無過與不及,便稱為正常。
若是太多或太少,太盛或太衰,太熱或太冷,那就不正常,不合適了。
求得平衡點,聽起來并不難。實施起來,由于變數(shù)實在太多,所以十分困難。
人事也一樣,凡事恰到好處,大家才都歡喜。
2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大家看容器盛水,只要是滿的,它一定會流出來,想盡辦法都擋不住。
既然如此,那么早求滿干什么?滿了就招損,滿后面就是損,不滿就能充盛。
我們自己也是這樣,倒茶總看哪個茶杯空了,先倒。你的茶還沒有喝,還滿滿的,那倒什么。
最后冷了,冷了是你自己的事,誰叫你不喝。
我們都是根據(jù)天道自然來做人事安排的。
人之道跟天之道幾乎完全是相反的。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現(xiàn)在,有部分人專門去欺負弱小的,而巴結(jié)富有的。
人家已經(jīng)夠窮了,你還有心去賺他們的血汗錢,然后去討好、去奉承那些本來就不在乎,有足夠錢的人,其實這還不是老子真正的意思。
老子是在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你的生命是有限的,你的體能是經(jīng)不起日夜繁忙的。
但是你不在乎,你要把這些東西拿來換虛假的名,虛假的利,那叫作損不足以奉有余。
這樣下去的結(jié)果,只能是自作自受。
3遵循天道,才是真正的行道人
老子說: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什么樣的人,能夠用自己所多出來的東西,來奉獻給天下?
答案很簡單,“唯有道者”。只有那些真正在行道的人做得到。
你說不,現(xiàn)在從事公益的人很多。但此舉大部分是假的,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美其名,然后來賺私利,那還是損不足以奉有余。
因為最后一旦被揭開,一旦把真相公諸于世,你一生的榮譽,蕩然無存,劃不來。
老天看準你的動機,人類看準你的行為。
行為是不可靠的,是假的,裝的。動機是純的,騙不了的。
所以,做好人好事,要循著天理良心,自然而然去做,不要有過多的雜念及貪欲在里面,比較容易獲得福報。

總之,天理是惡盈,公正無私的,而人多是不三不四,趨炎附勢,欲壑難填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要消解外面的有余,來充實內(nèi)在的不足,這個跟現(xiàn)代一般人,剛好是背道而馳的。
外面的有余就是富貴,但是富貴是要讓你修道的,叫作修富貴道。
而不是富貴讓你奢華,富貴讓你炫耀,富貴讓你擺闊,富貴讓你禍延子孫。
所以,有錢勢的人,當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樂于分享自己的財富價值,照顧不如自己的人。
人生貴在知足常樂,樂在當下,即使貧困,也要行道,心向光明。
因此,不論處在人生的何種階段,都要記?。禾斓朗亲畲蟮闹坪?,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本文策劃:賈歐本文內(nèi)容:曾教授著述匯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