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耶穌會士靠剽竊中醫(yī),偽造譯著,虛構出西洋醫(yī)學
原文地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98407544046127
原作者:生民無疆
? ? ?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在中國“翻譯”了大批的“西學”著作,其中《泰西人身說概》和《人身圖說》被稱為西洋解剖學“西學東漸”的代表作。
? ? ? ?其實,只要我們靜下心來,認真瀏覽這些“譯作”就能發(fā)現,其核心內容基本是剽竊中國著作,經過改頭換面后行諸于世的;而且,它們真正的作者即文抄公,全是中國人,如《幾何原本》的作者就是基督徒徐光啟;《同文算指》的作者就是基督徒李之藻。有關具體情況,我們以后慢慢說。
? ? ? ?今天,我們專門談《泰西人身說概》和《人身圖說》這兩部書。這兩部書似乎是迫不得已才編造出來的。畢拱辰在“泰西人身說概序”中透露出了緣由。他說,甲戌歲(1634年),他對湯若望說,你們翻譯的著作說盡了天地之事,唯獨沒有涉及到醫(yī)學。湯若望就拿出西洋《人身圖》和鄧玉函在李之藻家中翻譯的《人身說》(即《人身圖說》)給他看。
? ? ? ?《泰西人身說概》是“耶穌會士鄧玉函譯述,東萊后學畢拱辰潤定”,?《人身圖說》則是“遠西耶穌會士羅雅谷,同會龍華民、鄧玉函譯述”,兩部書都與鄧玉函有關,而鄧玉函于1621年抵達澳門,隨后在嘉定學習漢語,又在杭州傳教,1630年就去世了?!度松韴D說》的主撰者羅雅谷于1622年才抵達澳門。假設鄧玉函專心學習漢語時間為2年左右,那么,這兩部書完成的時間應該在1623至1630年之間。
? ? ? ?總之,《泰西人身說概》和《人身圖說》出現較晚,是耶穌會士們在“翻譯”了大批的“西學”著作之后,才冒出來的。盡管畢拱辰言之鑿鑿,但是假的終歸是假的。
?
一、中國古代的“解剖學”
? ? ? ?中國古代有“解剖學”嗎?這本不應該存在的問題,不知怎么竟然成為了一個問題。我們翻開字典的檢字表,稍微琢磨一下這一個個以骨、月為偏旁部首的漢字,還會知道,在中國歷史上,解剖學從來就不是什么新鮮東西。如果沒有解剖學和相關實踐,這些個漢字從何而來?


? ? ? ?《黃帝內經·素問篇·六節(jié)藏象論》:
? ? ?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fā),其充在骨……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
? ? ? ?如果沒有強大的解剖理論和實踐為基礎,中醫(yī)關于五臟六腑的各自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又是從何而來?
? ? ? ?事實上,在《黃帝內經》中便體現出了強大的解剖學基礎。如《黃帝內經·靈樞篇·腸胃》所描述的消化道的各器官及其數據,與當今解剖學的幾乎毫無二致:
? ? ? ?谷所從出入淺深遠近長短之度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后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重十兩,廣一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腸后附脊,左環(huán)回周迭積,其注于回腸者,外附于臍上?;剡\環(huán)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啬c當臍,左環(huán)回周葉積而下,回運環(huán)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廣腸傅脊,以受回腸,左環(huán)葉脊,上下辟,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腸胃所入至所出,長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環(huán)反,三十二曲也。
? ? ? ?畢拱辰在《泰西人身說概》序言中,老實承認他們閱讀過的中國專門的解剖學著作,而且說:
? ? ? ?按新莽時,捕得王孫慶,使太醫(y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臟,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治。又宋慶歷間,待制杜杞執(zhí)湖南賊歐希范與囚領數十人,盡磔于市,皆剖腹刳其腎腸,使醫(yī)與畫人一一探索,繪以為圖。[1]
? ? ? ?公元初的王莽時和宋朝慶歷年間(1041-1048),官方專門安排醫(yī)生在處決死囚后立即進行解剖并繪以為圖。
? ? ? ?自古以來,中醫(yī)學從來就不缺少解剖圖。宋朝楊介著于政和二年(1112)的《存真環(huán)中圖》便是解剖學專著,他說:
? ? ? ?世傳五臟圖有道家煙蘿子,專為神運朝真之說,大概存焉。宜賊歐希范被刑時,州吏吳簡令畫工就圖之,以謂詳得其狀;或以書考之則未完。崇寧中,泗刑賊于市,鄧守李夷行遣醫(yī)并畫工往視,決膜摘膏,曲折圖之,盡得纖細。介取之校之……
? ? ? ?楊介在撰寫《存真環(huán)中圖》時,遠有廣為傳世的煙蘿子五臟圖,近有幾十年前的歐希范五臟圖。楊介認為這些都不完善,前者只得“大概”,后者“以書考之則未完”。這就是他創(chuàng)作該書的動力。楊介在獲得了崇寧年間(1102-1106)解剖死刑犯尸體的第一手資料后,完成了這部書。
? ? ? ?宋賈偉節(jié)“存真環(huán)中兩圖序”:都梁山楊君吉老以所見五臟之真繪而圖,取煙蘿子所畫條悉而厘正之。
? ? ? ?楊介基于宋朝兩次解剖實踐,厘正了以前的解剖圖書中的錯誤。學術就是這樣進步的。




? ? ? ?中國古代,解剖學早已不再局限于看病,并誕生了法醫(yī)學。早在千年前,中國的司法領域就有了專職的法醫(yī)。宋朝法醫(yī)宋慈(1186—1249)所著《洗冤集錄》便是系統的法醫(yī)學著作。宋慈在序言中說:
? ? ? ?遂博采近世所傳諸書,自《內恕錄》以下,凡數家,會而稡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見,總為一編,名曰《洗冤集錄》,刊于湖南憲治,示我同寅,使得參驗互考。
? ? ? ?宋慈說,當時流傳著許多法醫(yī)學著作。宋慈基于前人的智慧,加上自己的見解,創(chuàng)作了這部著作。

二、明朝時,歐洲沒有醫(yī)學
? ? ? ?明朝時,歐洲根本就沒有醫(yī)學,也不可能誕生像樣的醫(yī)學。
? ? ? ?眾所周知,當時的歐洲,城鄉(xiāng)臭氣熏天,死尸滿地亂扔;王公貴族們終身不洗澡不洗臉不洗手,隨地大小便。關于這方面,不再贅言。
? ? ? ?按照現行西方史,意大利、法國是當時歐洲最先進、最發(fā)達的國家。艾儒略在《職方外紀》中如此記錄當時法國的醫(yī)學:
? ? ? ?是國(拂郎察,即法國)之王,天主特賜寵異。自古迄今之主,皆賜一神,能以手撫人疬瘡,應手而愈,至今其王每歲一日療人。[2]
? ? ? ?法國人靠國王手摸治病,但是,國王每年只坐診一天。
? ? ? ?意大利的醫(yī)學是這樣的:
? ? ? ?……又有沸泉,有溫泉,沸泉……溫泉,女子或浴或飲,不生育者,育;能育者,多乳……又有地出火,四周皆小山,山洞甚多,入內皆可療病,又各主一疾,如欲得汗者,入某洞則汗至;欲除濕者,入某洞則濕去。因有百洞,遂名曰一百所。[3]
? ? ? ?意大利人靠鉆進不同的山洞治療不同的疾病,靠喝溫泉水治療不孕不育。
? ? ? ?意大利、法國尚且如此不堪,歐洲如何能存在醫(yī)學!這樣的環(huán)境下,又如何能夠誕生醫(yī)學!
? ? ? ?自唐朝以來,中國從朝廷到每個州郡,都設立了醫(yī)學院。有趣的是,靠國王手摸治病的西洋,竟然和中國一樣,也建立起了醫(yī)學院:
? ? ? ?歐邏巴諸國皆尚文學。國王廣設學校,一國一郡有大學、中學,一邑一鄉(xiāng)有小學……優(yōu)者進于大學,乃分為四科,而聽人自擇,一曰醫(yī)科,主療病疾……其試,一日止一二人,一人遍應諸師之問,如是取中便許任事。[4]
? ? ? ?歐洲的醫(yī)學院的教師是誰?醫(yī)學知識來自何方?
? ? ? ?中國的州縣還廣設免費為百姓診斷病情醫(yī)院和貧民救治機構,歐洲也不甘落后:
? ? ? ?又有病院,大城多至數十所……凡貴人,若羈旅,若使客,偶患疾病則入此院。院倍美于常屋,所需藥物,悉有主者掌之,預備名醫(yī),日與病者診視。復有衣衾帷幔之屬,調護看守之人。病愈而去,貧者量給資斧。此乃國王大家所立,或城中人并力而成。[5]
? ? ? ?當時的歐洲,播下一斤種子收獲不過三五斤,全社會連吃飯都成問題。無論是國王的經濟能力,還是當時歐洲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
?
三、照抄中國醫(yī)書的“西方解剖學”
? ? ? ?靠國王手摸治病的鄧玉函等人,硬是給中國傳來了歐洲的“解剖學”。只要我們稍加留心,你就能發(fā)現,他們“翻譯”出來的歐洲解剖學著作,是地地道道抄襲中國著作的產物。
? ? ? ?《人身圖說》通篇使用中醫(yī)穴位名稱來描述人身各部位,而且進行穴位治療。例如:
? ? ? ?至太陽(穴)又分為二肢……上至鳳池(穴)……一下行至舌底及缺盆(穴),一升上于頭厚皮及天庭(穴)之縫……并蘭臺(穴)、廷尉(穴)……西師云:如頭疼及太陽(穴)痛,須于印堂(穴)血絡即太陽血絡開血即愈,屢試有驗。[6]
? ? ? ?此類例子不勝枚舉,《人身圖說》把中醫(yī)的穴位名稱幾乎用遍了。
? ? ? ?西醫(yī)有穴位之說嗎?當然沒有。西醫(yī)會以穴位來進行人體描述嗎?當然不會。如果說這“解剖學”著作確實來源于歐洲,那么,在原著中,西醫(yī)又是用什么樣的文字來描述這一個個穴位所在的位置?
? ? ? ?盡管《人身圖說》是“解剖學”的書,但是,鄧玉函等人抄書上癮,過于勤奮,一再不辭辛苦地抄下了全套的中醫(yī)治療方法。例如:
? ? ? ?若乳發(fā)腫毒,當于其左右旁及下分打火罐以散之。[7]
? ? ? ?環(huán)跳穴,系骨節(jié)湊合之處。受病,宜貼風痛膏,或打火罐,或九龍雷火針。[8]
? ? ? ?如果乳房發(fā)腫毒,就在乳房的左右旁及下面分別打火罐;環(huán)跳穴是骨節(jié)湊合之處,如果病了,適合貼風痛膏,或者打火罐,或采用九龍雷火針。
? ? ? ?穴位、火罐、膏藥、九龍雷火針,中醫(yī)的十八般武藝盡數上場。只要不是睜眼瞎,都知道這是地道的中國貨。
? ? ? ?如果穴位問題還可以狡辯的話,那么,這該是鐵證如山了。除了抄襲中國著作,不可能有其他解釋。
? ? ? ?只要我們肯花時間,就能找到許多源頭。如《人身圖說》:人之肝或止一,或有二,極多不過三。[9]
? ? ? ?顯然,這就是抄自宋朝楊介《存真環(huán)中圖》:肝則獨片者,有二片、三片者。
? ? ? ?畢拱辰在《泰西人身說概》序言中說,中國古代解剖死囚尸體,“事與泰西頗類”,歐洲也是這樣干的:聞西土格致名流,值有殊死重囚,多生購之,層剝寸刲……故其著論致為精辟。[10]
? ? ? ?總之,中國醫(yī)學有什么,西洋醫(yī)學就有什么;中國醫(yī)學是怎么建設發(fā)展的,西洋人也是怎么做的。鄧玉函等人到底找了多少中國醫(yī)書來尋章摘句,東拼西湊,我們已經無法還原其全部真相。畢拱辰在序中說,本書是鄧玉函在李之藻家中“翻譯”出來的。以鄧玉函的經歷,當時,鄧玉函至多是剛剛可以使用漢語進行日常交流,不可能擁有翻譯醫(yī)書的水平,更不可能具備閱讀中醫(yī)著作的能力。因此,《人身圖說》的真正作者很可能就是李之藻本人。
? ? ? ?李之藻是進士出身,明朝省部級的高級官員,無疑,其家藏書豐富。李之藻被耶穌會認定為最虔誠的基督徒,為耶穌會編造了大量圖書。由于李之藻并不知道歐洲的真實狀況,故而鬧出了穴位、火罐、膏藥、九龍雷火針的“西醫(yī)”笑話。
?
四、胡謅的西洋醫(yī)學理論
? ? ? ?僅僅有解剖學是不夠的,必須建立起一整套醫(yī)學理論,才能算是有了較成熟的醫(yī)學。
? ? ? ?那么,在耶穌會士筆下,西醫(yī)的理論是怎樣的呢?
? ? ? ?陰陽五行是中醫(yī)的理論基礎,耶穌會士不好完全照抄,就編造了一個“陰陽”“四行”學說,但是套路是一致的。?

? ? ? ?所謂四行,就是假設世界是由火、氣、水、土構成的,而人體是一個小宇宙,相應的,人體也是由火、氣、水、土所構成,進而產生熱、干、冷、濕四情。利瑪竇《乾坤體義》:
? ? ? ?天下凡有形者,俱從四行成其質,曰火、氣、水、土是也,其數不可闕增也。夫行之本情,并為四也,曰熱、干、冷、濕是也。四元行,每二元情配合為性而成焉。若冷與熱,干與濕,直相背而不可同居,以為二行矣。[11]
? ? ? ?這個火、氣、水、土的四行學說,顯然是抄襲自佛教理論。耶穌會士當然知道這一點,他們也知道中國人知道這一點,但是,利瑪竇在《乾坤體義》中說:
? ? ? ?釋氏,小西域人也。若已聞太西儒所論四行,而欲傳之于中國,謂地、水、火、風,乃四大也。[12]
? ? ? ?利瑪竇竟然反過來指責佛教抄襲了基督教。眾所周知,釋迦牟尼遠遠早于耶穌,只有耶穌抄襲釋迦牟尼的可能,絕無釋迦牟尼抄襲耶穌的可能性。
? ? ? ?為了化解這一困境,在《天主實義》中,利瑪竇甚至胡亂解釋中國歷史:
? ? ? ?考之中國之史,當時漢明帝嘗聞其事,遣使西往求經,使者半途誤值身毒之國,取其佛經,流傳中國。[13]
? ? ? ?利瑪竇竟然說,漢明帝因為聽說了耶穌在中東傳教,才遣使西域取經,但是使者誤往印度,取回了抄襲基督教的佛經。
? ? ? ?根據抄襲佛教的東西編造了四行理論之后,要想成功建立起醫(yī)學理論體系,就只能抄襲中醫(yī)理論了。眾所周知,天人合一學說,以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便是中國所獨有的東西。這套理論太復雜,耶穌會士不可能搞得明白,李之藻又出馬了?!安柖抨潞髮W傅汎際譯義,西湖存園寄叟李之藻達辭”的《寰有詮》:
? ? ? ?窮理者,比擬而釋元行之為四也。一,謂人如一小寰宇,四液在身,如四行在大寰宇然,紅液應火,黃液應氣,白液應水,黑液應土也。[14]
? ? ? ?不僅強調人體是一個小寰宇,而且照搬中醫(yī)五行學說,以四行對應四液。羅雅谷《哀矜行詮》:
? ? ? ?人肉軀函有四情:熱、冷、干、濕是也。比四者和,而肉軀始安。[15]
? ? ? ?人之一身全賴元氣充滿,元氣分為二:一濕氣,一熱氣。二氣均調,乃無疾病。[16]
? ? ? ?中醫(yī)講五行和肉軀安、元氣充盈乃無疾病,羅雅谷也這么說。更加驚人的是利瑪竇的一番話,《乾坤體義》:
? ? ? ?若四季者,春乃濕暑,則屬氣焉;秋乃旱寒,則屬土焉;夏乃暑旱,則屬火焉;冬乃寒濕,則屬水焉。其歲二十四節(jié),亦以四季分類……若人內四液者,血屬氣,黃痰屬火,白痰屬水,黑痰屬土也?!税l(fā)病疾,蓋四液不調耳已,古醫(yī)家以四者分課,則先訪審所傷者,后以相背藥治之也。[17]
? ? ? ?利瑪竇竟然將治病與一年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對應起來考慮!西醫(yī)并不如此,而且歐洲不存在一年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的氣候,因此,歐洲絕不可能誕生這樣的理論。
? ? ? ?不只是利瑪竇這么說,傅汎際《寰有詮》:
? ? ? ?四液相調,以成具魂者之異稟,四行亦各配合,以成萬有之殊形。一,謂四季分應各行,火應夏,土應秋,氣應春,水應冬,入多國古儒分別四行為二,就各所施,一謂之男,一謂之女,其義,似中土所謂陰陽者。[18]
? ? ? ?除了四行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傅汎際還搬出了“入多國”即埃及,宣稱那里也建立有陰陽學說。高一志也說,西方自古就有陰陽學說:
? ? ? ?外內雖各有主,而女陰男陽婦必從夫,以為起居之表焉。古博學之士布路大嘗曰:“婦雖貴且尊……又譬如日月,月主陰,澤下物,光力悉借諸日,倘掩日,非特失其光,且致諸物乖亂?!盵1]
? ? ? ?西醫(yī)中有陰陽學說嗎?當然沒有。耶穌會士的陰陽學說和一年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一樣,抄自中國文獻。
? ? ? ?耶穌會士還宣稱,歐洲醫(yī)生根據時節(jié)看病下藥:故醫(yī)家治療,??荚屡c列宿會合之次。[19]
? ? ? ?只有中醫(yī)才講究天人合一,將防病治病與時令緊密聯系起來,并且建立起了完善的理論體系,《黃帝內經·素問篇·四氣調神大論》:
? ? ?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 ? ? ?耶穌會士抄了一點佛教的東西,再抄襲中醫(yī)理論,強行東拼西湊起來了一個陰陽四行理論,但是完全不能用來治療實踐。真的用這套來行醫(yī),無異于謀殺蒼生。
? ? ? ?中醫(yī)五行以木主肝,火主心,土主脾,金主肺,水主腎,相互間還存在相生相克的關系。但是,耶穌會士只是搞了個四行,無法完全照抄,也得硬著頭皮抄,傅汎際《寰有詮》:又日主心,火主膽,木主肝,水主口與舌,土主首。[20]
? ? ? ?抄著抄著就忘了,以“木”代替了“氣”,抄出了火、木、水、土的“新四行”,而且與中醫(yī)一樣:木主肝。即便如此,心、膽、肝、口與舌、首之外的如脾、腎之類器官,口與舌、首的陰陽又是怎么一回事,傅汎際也顧不得了。傅汎際《寰有詮》又說:
? ? ? ?月天之下,四行本所序次,亦各定有尊卑,火貴于氣,氣貴于水,水貴于土也,即居靜天九品之靈,其次第亦然,位彌高者體彌尊……[21]
? ? ? ?這里,他似乎又忘記了“木”,回歸了“舊四行”。膽(火)貴于氣(木,肝),氣(木,肝)貴于口與舌(水),口與舌(水)貴于首(土),以此來看,口與舌比腦袋還重要?四者之間的關系,就是誰比誰更牛的關系?凡此種種,只有神仙才能解釋清楚。
? ? ? ?在耶穌會士筆下的四行,還是這么一個怪物,傅汎際《寰有詮》:
? ? ? ?霸辣篤謂火行屬四面三角等邊形,氣行屬八面三角等邊形,水行屬二十面三角等邊形,土行屬六面四方形也。[22]
? ? ? ?傅汎際搬出了霸辣篤,即柏拉圖。柏拉圖是這樣解釋四行:火是四面三角等邊形,氣是八面三角等邊形,水是二十面三角等邊形,土是六面四方形。
? ? ? ?耶穌會士所說的四行到底是一個什么東西,只有天知道。柏拉圖的四行到底是一個什么東西,同樣是只有天知道。這三角形、四邊形的陰陽又是怎么回事,依然是只有天知道。如果誰認真對待,想要把他們的陰陽四行弄明白,十之八九會發(fā)瘋。這樣的陰陽四行理論,能指導出如何的醫(yī)學理論和實踐?我不知道誰能回答出來。
?
五、靠切脈診病的西洋醫(yī)學
? ? ? ?如果不能診斷病情,解剖學學得再好也毫無用處——總不能凡是肝痛肚子疼的患者都拉開肚皮檢查一番吧!
? ? ?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進入西醫(yī)院,找醫(yī)生看病,醫(yī)生必然先開出一大堆的單子:驗血、驗尿、驗屎、彩超、核磁共振......?一系列的檢查做完了,醫(yī)生看完檢查報告,做出了結論,然后住院、打針、吃藥。
? ? ? ? 可是,如果當你進入醫(yī)院的時候,恰好整個城市停電了,西醫(yī)該如何給你診斷病情?眾所周知,人類使用電的歷史,才百余年。用較原始的手段驗血、驗尿、驗屎的歷史,不過二百年。二百多年以前,如果一個人肝痛肚子疼,西醫(yī)是如何診斷病情的呢?
? ? ? ?來華耶穌會士的漢文著作告訴我們真相了?!皹O西高一志撰,虞城楊天精、河東衛(wèi)斗樞、段袞、韓霖較”的《齊家西學》說:
? ? ? ?三家(筆者注,指法律、醫(yī)學、格物窮理之學)者,乃西學之大端也……其二家謂之修疾治命之學……故吾泰西古俗,醫(yī)有公學,諸名士釋古醫(yī)之遺經,發(fā)明人性之本原,辨外體百肢之殊,內臟諸情之驗,及萬病之所以然,而因設其所當用之藥方,亦大約六年中,師教弟子以切脈及療治之法,后嚴考試,而非領考司之命,不得擅行醫(yī)也。[23]
? ? ? ?高一志說,歐洲辦了很多的醫(yī)學院,學制6年,學生需要學習很多的醫(yī)書,通過考試之后才能從業(yè)。在這六年時間里,學生主要學一些什么呢?答案是:切脈及療治之法。
? ? ? ?艾儒略證實了這一點?;酵嚼罹艠酥饕涗洶迓匝哉摰摹犊阼I日抄》:先生(艾儒略)曰:“……何異醫(yī)者按脈治病,以手印手,冀得其癥而療之?!盵24]
? ? ? ?原來,在來華耶穌會士筆下,當時歐洲的“西醫(yī)”,是靠“以手印手”切脈診斷病情的。西醫(yī)靠切脈診病嗎?當然不是。君不見,今天有的西醫(yī)每天都在指責中醫(yī)切脈診病不科學!
? ? ? ?以耶穌會士的“陰陽四行”學說,及其“日主心,火主膽,木主肝,水主口與舌,土主首”,“血屬氣,黃痰屬火,白痰屬水,黑痰屬土”之類的胡言亂語,我不知道他們如何診脈的。
無疑,耶穌會士之“按脈治病”純屬編造。
? ? ? ?這足以證明,當時的歐洲,根本就沒有醫(yī)學。
?
六、道德底線之外的“西學東漸”
? ? ? ?至此,也許有人仍存在這樣的疑問:如果歐洲完全沒有醫(yī)學,耶穌會士怎么可能會憑空編造出解剖學著作?
? ? ? ?這是有道德底線的人才會產生的疑問。
? ? ? ?我隨手列舉幾個例子。
? ? ? ?蠶桑,是中國特有的東西,至少,西歐是沒有的。盡管當時歐洲人正在進口中國絲綢,但是,耶穌會士竟然寫出了教中國人如何種桑、養(yǎng)蠶的文字,如《齊家西學》:
? ? ? ?西俗,多于池外道旁,樹桑供蠶,益倍于諸樹之利。夏月,桑子既熟,取種播之……[25]
? ? ? ?養(yǎng)蠶為女紅之首業(yè),亦略陳之。蠶種懷于春孟,生于春仲……[26]
? ? ? ?服不服?不服的話,我再舉例。歐洲人種植過黍、粟、稻之類嗎?至少,西歐人不僅沒種過,而且沒吃過。但是,耶穌會士竟然寫出了教中國人如何種黍、如何種粟、如何種水稻的文字,如《齊家西學》:
? ? ? ?黍有長莖、短莖二類,短者良,種時在春末夏初,厥地喜易,喜肥,喜頻灌……粟性熱于黍……稷于百谷中最粗……豆有多種,大率喜善地。地欲三翻:孟冬、孟春、季春……稻各地可種,地磽則加壅溉,冬前后翻治既平,依形畫區(qū),內外立壟,開渠備溉……[27]
? ? ? ?諸如此類的文字太多太長,我就不羅列了。
? ? ? ?這些,是不是抄襲剽竊中國著作?不用懷疑了吧!耶穌會士撰寫的種桑、養(yǎng)蠶、種黍、種粟、種水稻的文字,與他們的“解剖學”著作一樣,是揭示“西學東漸”本質的最典型的代表。
?
七、結論
? ? ? ?直到明朝末年,歐洲尚處于“手摸治病”階段,根本沒有醫(yī)學,既無醫(yī)學理論,也無診斷方法,更不存在醫(yī)生。來華耶穌會士“翻譯”的“泰西醫(yī)書”,實際上通過有組織地抄襲中醫(yī)著作,東拼西湊編造出來的;具體的執(zhí)行者是皈依耶穌會的李之藻等人。
?
注釋:
[1]《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9-20頁。
[2]艾儒略《職方外紀》,中華書局,2000年4月,第82頁。
[3]艾儒略《職方外紀》,中華書局,2000年4月,第86、87頁。
[4]艾儒略《職方外紀》,中華書局,2000年4月,第69頁。
[5]艾儒略《職方外紀》,中華書局,2000年4月,第71頁。
[6]《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78頁。
[7]《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77頁。
[8]《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31頁。
[9] ?《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90頁。
[10]《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9頁。
[11]朱維錚主編《利瑪竇中文著述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第526頁。
[12]朱維錚主編《利瑪竇中文著述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第528頁。
[13]朱維錚主編《利瑪竇中文著述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第96頁。
[14]《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62頁。
[15]《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③)》,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9頁。
[16]《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③)》,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6頁。
[17]朱維錚主編《利瑪竇中文著述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第528頁。
[18]《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62頁。
[19]《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08頁。
[20]《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08頁。
[21]《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61頁。
[22]《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⑤)》,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71頁。
[23]《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②)》,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52頁。
[24]《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③)》,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21頁。
[25]《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②)》,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97頁。
[26]《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②)》,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04頁。
[27]《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漢籍叢刊(第一輯②)》,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94-4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