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2》:得了鬼谷病,一個傳染倆
最近,《Mirror2》的一則公告引起了眾怒,事件本身倒并不復雜,《Mirror2》官方表示自己在游戲宣發(fā)之初沒有提到游戲是16+,“誤導”了很多玩家,對此表示歉意,并開啟退款渠道,歡迎那些被“誤導”的玩家退款,這番言辭看似情真意切,但槽點屬實過多,可能《Mirror2》制作組以為開放退款再加上一些道歉就能讓那些被當猴耍的玩家欣然接受,但就其影響來看,基本不亞于5月份的《鬼谷八荒》事件,《Mirror2》更是至此被徹底釘上了恥辱柱。

問題的關鍵從來不是16+還是18+,而是你把玩家當猴耍,你游戲宣發(fā)之初的態(tài)度是什么?確實,你沒有明確表示自己是18+游戲,但你也沒明確表示自己不是18+游戲,而且你還在多個場合不斷暗示,這款游戲目前沒有玩家喜歡的內(nèi)容是因為游戲還沒有開發(fā)完,玩家也對你報以最大的耐心,沒有因此對你的游戲有任何攻兌,甚至還在不同的場合安利你,乃至在5月份《鬼谷八荒》爆雷之后,還有人信誓旦旦表示《Mirro2》是新的國產(chǎn)之光。

但如今,你直接一句輕飄飄的16+,這就是詐騙,這就是非法集資,難道玩家欠那幾塊錢,玩家要的就是一個詞——公平,拿回自己應得的,制作組想要上岸獲得更多的關注,去更廣大的平臺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不能拿玩家作為你的墊腳石,說句實話,沒有這些玩家的支持,誰知道《Mirror》?難道制作組真的覺得自己的三消玩法很與眾不同,能抗衡其他的消消樂游戲?

其實,這次的制作組是有備而來的,早在2020年,《Mirror2》就在眾籌平臺上開啟了一次眾籌,目標是387.5萬港幣,但最后只籌到53.2萬港幣,這次的失敗讓制作組想明白了一些事,這才有了這次的種種風波,但其實如果細細斟酌,制作組的上次失敗主要原因是沒有開啟支付寶和微信窗口,一味地以為國區(qū)之外的用戶可以填充自己的市場,自然收獲了失敗的結(jié)局。

而且這次的退款本身也疑點重重,不知道制作組怎么想的,它沒有用steam的退款頁面,而是轉(zhuǎn)向了第三方頁面,這就給玩家賬號的安全性帶來了影響,筆者理解,這可能是制作組考慮V社的抽成,但筆者其實還有另一個考慮,或許制作組可能想要賣一波玩家信息?畢竟這件事一出,《Mirror》已經(jīng)臭了,撈一波也能回本啊,實在不行到時候再賣波慘,參考鬼谷張三,至于維權,制作組可能早就做好了準備。

最后,筆者認為這件事其實不是一件壞事,這讓玩家更清晰的看明白,游戲行業(yè)也是一個商業(yè)圈,不存在所謂的理性主義行為,那些扯著理想主義大旗的廠商背后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從CDPR的“波蘭蠢驢”還是張三的《鬼谷八荒》乃至于到現(xiàn)在的《Mirror》,每一次的塌房都讓玩家能夠更清晰看透,那些隱藏在愛與理想背后的算計和齷齪,可悲的是,最后受傷的永遠是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