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生命的高光瞬間——《不虛此行》

今天聊聊中國電影《不虛此行》。
片名All Ears (2023),別名傾聽。
《不虛此行》這部電影深入探索了普通人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以及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珍貴瞬間的觀點。
本片有一個比較獨特的主題,通過主人公聞善的視角展現(xiàn)了一個特殊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職業(yè)——寫悼詞。
聞善原本是一名編劇,但完全不能靠編劇吃飯,于是轉(zhuǎn)行專寫悼詞,由此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到了他們各式各樣的故事。
電影以一種抒情的方式講述著人生的細枝末節(jié),傳遞著一種珍惜當(dāng)下、關(guān)注他人的溫暖情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值得被傾聽和重視。
通過悼詞創(chuàng)作的過程,聞善學(xué)會了深入體察他人的幸福、悲傷和遺憾,用心靈去聆聽背后的故事。這種用心傾聽的能力不僅改變了聞善自身,也引發(fā)了觀眾對生命的思考和觸動。
電影的英文片名《All Ears》,直譯意思就是洗耳恭聽。
傾聽他人是一種美德,傳遞出了一種珍視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態(tài)度,認真聆聽了解故人的往事,也是對逝去生命的最后尊重。
通過傾聽,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進而能夠更好地與他們產(chǎn)生共鳴和聯(lián)結(jié)。
影片中設(shè)置了形形色色的客戶,有忙于工作而陪伴家人的王先生,有淡然處之的方阿姨,還有個極具特色的網(wǎng)友戀人邵金穗。
以齊溪飾演的邵金穗為例,邵金穗和聞善一起開始了尋找真相之旅。邵金穗輾轉(zhuǎn)數(shù)千公里,不僅僅是為了悼念故人,更是為了給自己的感情和過往一個交代。通過邵金穗的行為,聞善也選擇了和自己和解,不再糾纏沒有意義的事情。
觀眾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更加貼近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經(jīng)歷他們的成長和轉(zhuǎn)變。
《不虛此行》的一個理念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值得被傾聽和關(guān)注。
電影希望通過描繪普通人的生活,讓觀眾意識到生命的獨特性和精彩之處。
用一個又一個故事打造溫暖感人的場景,喚起觀眾對生命的珍視與感悟。
我一直這么覺得,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只要打上高光,配上背景音樂,慢鏡頭一拉,你就是生命的主角。
無論是平淡的日常生活,還是人生里的重要里程碑,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每個瞬間都可以成為我們生命中難忘的片段。在屬于我們自己的高光時刻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是生命中的主角。我們的故事獨特而珍貴,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影響力。當(dāng)我們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這些時刻上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命充滿了意義和美好。
聞善的悼詞就是通過抓住普通人生命里的閃光點打動人。不僅感動了故人的親友,也感動了聞善自己。在不斷工作的過程中,聞善也最終選擇用自己的高光時刻來點亮生命舞臺。
我感覺這部電影和美劇《六尺之下》確實有很強烈的相似之處。
它們都深入探索了普通人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展現(xiàn)了人類情感的復(fù)雜性和深度。它們都注重刻畫角色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體驗,無論是電影中的主人公聞善,還是美劇中的家庭葬禮主持人納塔爾,他們都是平凡的人物,但卻有著豐富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觀眾可以通過他們的日?,嵤?、交往和思考,深入了解到個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情感糾葛。
這兩部作品都以充滿溫度的方式探討生命和死亡,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也展現(xiàn)了生命的堅韌,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電影《不虛此行》通過悼詞的創(chuàng)作,讓觀眾思考生命的珍貴和對逝者的尊重;而美劇《六尺之下》則通過葬禮主持人的工作,探索了家庭、友情和真實面對死亡的勇氣。
海報的標題電影主角胡歌手寫的。
看得出,胡歌很喜歡演文藝片,也想通過此類電影證明自己。
但喜歡演是一回事,能夠演好又是另一回事了。演好文藝片需要一個合適的劇本,還要有精湛的演技,能夠精準傳遞主人公豐富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
說實話,《不虛此行》的聞善還差一點點。
感受他人珍貴故事,?
感悟生命珍視瞬間。
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