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進松濤:骨勁蒼松林如徐,清水無波沒洪濤
李松濤(1950.3——),一級作家??哲姶笮?。生于昌圖,長于撫順,工作于沈陽,現(xiàn)為沈陽軍區(qū)空軍政治部文藝創(chuàng)作室負責(zé)人。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1969年發(fā)表處女作《贊歌》,1976年發(fā)表組詩《深山創(chuàng)業(yè)》,1978年出版詩集《第一縷炊煙》,1988年發(fā)表長詩《無倦滄?!?,2002年出版跨文體長詩《黃之河》。至今出版抒情詩集、敘事詩集、長詩集、詩選集19部,散文集、小說集、報告文學(xué)集6部。

【記一次探訪李松濤老先生的歷程】
提到人生總是會讓人感慨萬千,這也的確是一個很吸引文人的詞匯。我覺得,人生如登山,總是在艱難地攀登一座又一座山峰。有的人,目光一直注視著山頂?shù)哪繕耍G斬棘,勇往直前;有的人,喜歡游覽身邊美景,享受登山的每一處風(fēng)光,每一個過往;有的人,隨便走到哪都能暫歇腳步,與路人品茶,吟詩作樂,頗有四海為家的韻味;有的人,看著腳下,一路艱難困苦卻不知去向何方,直到有一天撥開云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可是,殊不知,構(gòu)建這大山的每一株草,每一塊石頭,每一只螞蟻,每一條溪流,都有著自己的風(fēng)采。他們在自己的生命軌跡上運行,尋找各自生命的意義。他們渺小,沒有任何富麗堂皇和波瀾壯闊,卻實實在在地堆積和奠定了所有人奔波前進的道路。他們堆成了大山,他們龐大的力量令人敬畏,卻往往被所有人忽視。
然而,在眾登山者中,有一個人看到了他們,敬畏著他們,讓自己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并向路人歌頌著他們的存在。這個人,就是李松濤老先生。有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他注意著路上的每一株草,每一塊石頭,每一只螞蟻,每一條溪流,記下了他們自己的樂章,發(fā)掘渺小的基層者,最為波瀾壯闊的存在,像一盞明燈,開拓眾人的視野,發(fā)掘最本真的存在。
紅塵夯土是其詩的色彩,人性冷暖是其詩的光芒,自強不息是其詩的奮吼,蒼茫大地是其詩的田園,在詩中看到了托起整個世界的土地,不再整天仰望天空。這是每個生命的存在,是每個渺小的偉大,而這種偉大卻埋沒在滾滾洪流,讓人難以辨析。然而我們卻能在他的詩中聽到,聽到每個平凡眾生的大千世界。走近李松濤老先生,領(lǐng)略蕓蕓眾生的內(nèi)心,生出一份慈悲,再不俯視大地,是每個靈魂該有的凈化和洗滌。
經(jīng)常會覺得,很多厲害人物,那些散發(fā)著精神光輝的人,都有軍人背景。當時我并不理解這是深刻到什么程度的思維,而現(xiàn)在,來到警校后,在體會到那種嚴肅的氛圍后,越發(fā)的可以理解了,盡管我只是個小小的預(yù)備警察,盡管那時候的軍人可不像現(xiàn)在的軍人,他們經(jīng)歷過文革,經(jīng)歷過抗美援朝,打過越仗,是見過血的;天天走在生命的最底層和極限,是縱觀歷史變遷的一群人。而不是像現(xiàn)在一樣,和犯罪分子玩著過家家,大災(zāi)大難前哭爹喊娘的個別人。一個真正的名人,一定是一種精神的符號,而不是整天在熒屏上活躍的每兩年更新?lián)Q代的小明星,不是小打小鬧的嘗試,而是可以躍然紙上又藏匿在時間洪流中的人,像魯迅先生,又像聞一多先生,亦或是錢鐘書先生,經(jīng)久不衰,撐起一個時代的變遷。
其實我原本是不太在意現(xiàn)代詩人的,因為總覺得他們雖然有著詩人的熱忱,卻并無詩人的骨氣,或多或少都帶著一點消極避世的思維,顯得自己的作品有些空洞乏味,甚至是無病呻吟。但是當我看到《黃之河》的時候卻是眼前一亮,首先便被地支編排成的目錄奪去了眼球。從黃河山源,軍人踏著虎步向前,到目送著黃河進入入???,中間又夾雜著很多耳熟能詳?shù)膫ト撕蛡鹘y(tǒng)節(jié)日,看似毫不相連,仔細斟酌卻是被這中華民族的源頭,“水”連結(jié)起來了。
那一句:“你坑儒——活葬了數(shù)百文人,后來,卻原地挖出了數(shù)千武夫。兵馬俑奇異的長陣,悄然埋下,轟然出土?!奔耙蝗ゲ环档膲咽?,讓我忍不住想要吼上一句“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那一句:“紅燭淚盡,孟姜女嬌羞漸涼”又是惟妙惟肖;起初我是笑了的,感嘆這蒲松齡一樣的氣息,讓人不惜重金買罵,笑過之后確是醒悟到骨子里啊!
就是這樣的“接地氣”,就是這樣的殘忍,就是這樣的真實,就是這樣的骨勁蒼松林如徐,清水無波沒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