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語 | 植一棵樹,綠一方土

最美林業(yè)故事

植樹造林
2022年3月12日是我國的第44個全民義務植樹節(jié)。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在默默無聞地為這片大地播種著綠色,他們有的被稱為“英雄"、有的被稱為“當代愚公”……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植樹是全人類的大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yè)。
01
20余載植樹造林,萬畝荒山成森林
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嘎灑鎮(zhèn)的大黑山林場,曾經(jīng)是雜草叢生的荒山。1993年,林場主張林波帶領當?shù)卮迕癯邪@片約2萬畝的荒山,開始墾荒種樹。20多年時間里,林場累計完成人工種植14000多畝,先后植樹400余萬株。


2016年,大黑山林場被云南省林業(yè)廳認定為“景洪嘎灑省級森林公園”。如今的大黑山林場,森林覆蓋率已達86.9%?;纳阶兠懒?,林場還為周邊村寨的群眾無償提供杉木種苗,扶持群眾造林3萬余畝,同時指導村民發(fā)展林下產業(yè)。今大黑山林場,森林覆蓋荒山,林場還為周邊村寨的群眾提供杉木種苗,扶持群眾造林,同時指導村民發(fā)展林下產業(yè)。
02
三代人,半個多世紀寫就一片綠洲傳奇
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設立“木蘭圍場”,但隨著清王朝歷史的推移,森林植被遭受到破壞,原始森林蕩然無存。


1962年,我國決定在木蘭圍場建大型機械化林場。55年來,三代塞罕壩人建造了112萬畝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浩瀚森林為京津構筑起一道堅實的生態(tài)屏障。從1 棵樹到112 萬畝,從一大片荒漠變成一大片森林,塞罕壩人讓世界看到人類正在創(chuàng)造綠色文明的奇跡。50余年,三代人,用他們“最美的青春”寫出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傳奇。
03
種億棵樹,我們在路上
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人類既是環(huán)境的消費者,又是環(huán)境的塑造者。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要樹立生態(tài)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形成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良知,像對待自己和人類一樣對待自然。

種下希望,收獲美好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