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為啥那些人怎么吃都不胖?

2019-03-27 23:14 作者:biokiwi  | 我要投稿

每次想要稱一下自己體重,上稱的時候,我總想這樣掩蓋點什么:

▲ 真實(圖源:ins-k5fuwa)

然而事實是

80kg的體重完全騙不了自己什么(哭泣.jpg)

但是為什么我總是認識一些,特別瘦的人,他們怎么好像,怎么吃都吃不胖呢!

而我即使只是稍微喝一口水,就能胖一斤???

本肥宅羨慕哭了!(圖源:《輕音少女》)

那么到底是為什么,大家會有胖瘦之分呢?又為什么總是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是什么因素可能導致人會變胖呢?

發(fā)胖的源頭,是我們身體脂肪的堆積,關于脂肪可以看看我們之前的一篇精彩的推送(雖然有些晦澀難懂):【卡路里】脂肪那些事兒

▲ 此前推送中關于脂肪形成的示意圖(圖源:John E. Hall)

而有的人脂肪少,有的人脂肪多,導致這方面的原因大家很容易可以做出一些假設:

食物的攝取,或者說是飲食習慣,決定了脂肪的源頭;在食物消化吸收上,顯然是我們自己,或者可以說是基因在決定的;而脂肪的消耗,則可能依靠我們的生活習慣……

誒,那這么說,排除掉個人習慣,是不是那些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人,是因為基因決定的呢?難道胖子也是天生注定了嗎?


其實這個問題BBC的一部紀錄片,就進行過一個有關的實驗:

他們找來了10個自稱怎么吃都不會胖的人, 要求他們每天要攝取高熱量食物,同時不能運動,以此來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天生吃不胖的人。

志愿者們被要求每天吃下5000卡的食物(而正常人一般一天只攝取1500-2500卡,這可以說是雙倍的攝取量了)。

同時還會被要求不能做任何的運動,每天的步數也不能超過5000步(這個對于我似乎很容易誒)。

這樣的生活持續(xù)了四個星期。

結果其實也很干脆,再這樣高熱量,低運動的生活下,十位瘦子都胖了。

但是不同的是,他們增胖的“幅度”和“方式”是不一樣的。

比如增幅最大的,他的體重增加了9.5%,而增幅最小的,卻只增加了5.5%。

而有一位小哥,雖然增重了8%,但是他看起來并沒什么變化。檢測他的體脂率,卻只增加了2.4%。這位小哥并沒有長脂肪,而是長的肌肉!

這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紀錄片中提到了FTO基因,專門管理人的食欲,很多肥胖的人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才會導致體重的增加。

而志愿者們也表示,他們是那種吃到一定量就不想再吃東西的人。因此在繼續(xù)吃那雙倍的食物時,都表現得非常難受。

至于像吃這么多不動還能長肌肉的小哥,主要是因為他的基礎代謝率非常優(yōu)秀,很可能在代謝相關的基因上,他是個“天選之子”吧。

而再想想我們之前看到的脂肪的復雜形成通路,同時除了脂肪,其他物質的代謝的過程也不簡單,因此這一系列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基因,進行調控的基因,都有可能和肥胖有所關聯。

▲ 野生型小鼠(左)與缺乏Sel1L基因的小鼠(右)(圖源:)

比如有研究者發(fā)現Sel1L基因(表達一種對上面通路圖中,LPL酶的分泌必不可少的輔助蛋白,而LPL酶有助于脂肪的形成),就對肥胖有著明顯影響的基因。而這樣類似的基因還有很多很多。

這么想來,肥胖還真是復雜呢!

這也是為什么實驗的十個人里面大家的增重增脂都不一樣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另外最后,他們恢復正常飲食都在一周之后,都恢復了實驗前的正常體重……)

▲ (以上紀錄片配圖來源: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

除了基因這樣一個強大作用的因素之外,這個實驗的受試者也表示,不可以運動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運動和合理的飲食習慣,也是控制肥胖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在這幾年,有一個新的領域的不斷研究深入,人們又發(fā)現了新的可能影響肥胖的因素。

腸道菌群。

▲ 腸道菌群,以及大致分為的兩大類(圖源:Depositphotos)

所謂腸道菌群(Gut flora),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我們腸道以及胃部的一些細菌等微生物。

乍一聽有點嚇人:我肚子里還有細菌?那豈不是要趕緊吃藥?但其實這是我們人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細菌在幫助我們消化、免疫、代謝上有著重要作用。

舉個例子,一些腸道菌會發(fā)酵膳食纖維,形成人們可以吸收的乙酸、丁酸;也有的菌會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B等等。而人體則是給這些微生物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生存環(huán)境。因此,我們和腸道菌群,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系。

▲ 肥宅小編又來安利漫畫了,《工作細菌》講述的就是腸道菌群們的故事(圖源:工作細菌)

而人體中的腸道菌群,大致可以分為有害菌和有益菌兩個類別,其他的則稱為中性菌。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好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戰(zhàn)爭”,有一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感覺。

隨著人的飲食的不同,腸道菌群會有不同的反應:當攝取分配合理的食物時,有益菌會占據主導優(yōu)勢,身體也會非常舒暢(這個用詞似乎有點奇怪);而當你飲食不合理的時候,比如攝取過多的肉類,有害菌便會大量滋生,導致肚子脹氣不舒服,嚴重的還和各種炎癥、肥胖、糖尿病甚至癌癥相關。

▲ 腸道菌群對人體的各種影響因素(圖源:Singh R K)

而看回我們的問題,這些腸道菌群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肥胖?

有不同的研究針對各種飲食習慣,對應的腸道菌群情況: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有益菌大量減少;而素食主義的飲食與雜食的飲食,對應的腸道菌群差異不大。

而合理的飲食結構,也導致了腸道菌群的均衡發(fā)展,有利地改善了肥胖、炎癥等疾病。

▲ 不同飲食方式的影響了腸道菌群,進而影響人體健康。其中中間自上到下,CVD是心血管疾病,然后是炎癥,DM2是2型糖尿病,最后是肥胖(圖源:Singh R K)

而對于這一方面的具體運用也有很多。

比如國內的趙立平教授,發(fā)現可以通過一些膳食的改變,比如較多的食用山藥和苦瓜,可以促進體內有益菌的生長和有害菌的減少,進而調整體重。

▲ 趙立平教授自己親身實踐減了20公斤(圖源:一席)

也有通過培養(yǎng)健康人體內的有益菌(其實就是通過收集他們的糞便來培養(yǎng)有益菌),通過大量擴增,來制造一些藥丸或者口服液,達到調整人體腸道菌群的效果。

▲ 糞便移植可能會是減肥的新操作?(圖源網絡)

其實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已經發(fā)現,人體的肥胖,其實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基因決定了你脂肪的積累與物質的代謝,還有你的食欲;腸道菌群影響了你對食物的消化處理的結果;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則是最源頭的影響因素……不是哪個單一的因素就決定了你的肥胖,而是各種因素相互組合,相互作用的結果。

再者,依照某些假說,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在以前,胖的人脂肪層更厚,更能抗凍與耐餓,這顯然是一種更有利于生存的性狀。從這個角度看來你身上的“游泳圈”也不是什么壞事嘛!


參考資料:

  • Sha H , Sun S , Francisco A B , et al. The 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Adaptor Protein Sel1L Regulates LPL Secre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J]. Cell Metabolism, 2014, 20(3):458-470.

  • Singh R K , Chang H W , Yan D , et al. Influence of diet o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J].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 15(1):73.

  • Sha H , Sun S , Francisco A B , et al. The 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Adaptor Protein Sel1L Regulates LPL Secre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J]. Cell Metabolism, 2014, 20(3):458-470.

  • 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 -BBC

  • 揭秘肥胖和腸道菌群的關系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 維基百科相關詞條


為啥那些人怎么吃都不胖?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景泰县| 东源县| 巴林右旗| 灯塔市| 嘉兴市| 大厂| 尼玛县| 汤原县| 铁岭市| 安陆市| 新乡县| 望谟县| 綦江县| 兰州市| 仪陇县| 泸溪县| 昌邑市| 蒙阴县| 梨树县| 吉木萨尔县| 方城县| 杭锦后旗| 达日县| 乳山市| 彭水| 宣恩县| 专栏| 洪江市| 根河市| 类乌齐县| 新野县| 彭州市| 滦平县| 古丈县| 甘洛县| 博客| 奉新县| 班戈县| 察哈| 肇州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