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欄】登峰造極 9
這是一個全新的、技術為主的專欄。以問答的形式。答疑的神秘人物為:不愿透露名字的兩位前國手及一位退役省隊選手(都是資深教練)。他們只想歲月靜好,安穩(wěn)睡大覺,不想出名。
?
黑馬君覺得與大家分享這些技術心得,是頗有價值的。也是對“黑馬聊乒乓”的一個補充。
?
于是,“登峰造極”欄目應運而生。

平時跟他打差不多,到了比賽他就發(fā)瘋,該怎么應對?
?
也就是對手是比賽型對手,越到大賽越興奮,發(fā)揮得更好,球質也比平時高。
?
一般有兩個處理辦法。一是,盡量控制住對手,比如打一些他難受的落點,或者有意識地讓對方上手,但拉不出質量那種(自己好防守);一是,自己在擊球節(jié)奏上要做出變化,快慢要結合,讓對方難以順暢發(fā)力。因為你們本身很熟了,球速、線路和角度、旋轉,包括假動作,都可能作用不大。主要還是得有節(jié)奏的改變,不要跟平時一個節(jié)奏。
?
對手發(fā)勾手發(fā)球過來后,我擺了一板過去,對方拉吊,這時要怎么貼防,怎樣控制落點和穩(wěn)定性?
?
貼防是初級的防守。是萬不得已才用的。是對對方的旋轉強度判斷不清楚,不敢發(fā)力時,才使用。技術要領是:要搶點(上升期),板子立些,用身體重心頂住來球,手臂輕輕貼防,手腕微微調整(根據來球旋轉和力量)。
?
最好的辦法其實還是等球比網略高一點點。用重心頂住手臂,輕輕前推壓送,用手指微調角度。這樣子幾個球下來,你也能比較好地感知對方的旋轉強度了。
?
馬龍的反手是怎么以柔克剛的?
?
節(jié)奏、力量、長短、速度和角度,不停在變。
?
馬龍的反手非常有特點,看似質量并不高,但仔細觀察,每一板跟下一板之間的變化,包括節(jié)奏變化、球長短的變化、左右落點的變化,以及力量大小的改變,都讓對手有些對不上點,需要不停地調節(jié)自己身體。
?
能做到這一點,說明馬龍心態(tài)非常放松,同時也把對手的回球算得很到位。樊振東、梁靖崑這種重炮選手的單板質量比馬龍高,但相對較死,各方面的變化不夠豐滿,所以大賽對上馬龍,有些被控制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