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能力的核心“金標準”——容錯時間
? ? ? ?眾多周知,速度和目標大小是影響瞄準難度的兩大重要參數。速度越快目標越小,瞄準難度越大;速度越慢目標越大,瞄準難度越小。但是這兩個參數對于瞄準的影響比重一直沒法定量,再加上瞄準方式的各種不同,我始終沒法找到一種通用的比較兩人瞄準能力高低的方法,而我始終也不認可單看kovvak的各別項目的分數去判定一個人的瞄準能力。
? ? ? ?就在這兩天,我開始玩起了屏幕分辨率和尺寸縮放,不僅明白了24.5寸1080p是電競標配的原因,還順便想通了瞄準的一個核心參數,那就是“時間”。
? ? ? ?我的r9000p是2.5k(2560*1600),16?寸的,相比于24.5寸的顯示器,游戲里顯示的人物會小點。人物大面積大不僅更容易被眼睛捕獲發(fā)現,對于瞄準來說也會更容易,如果這樣不是應該顯示器越大越好嗎?但是事實是,顯示器尺寸只和人的視線角度有關,即在一定距離下,人眼與屏幕形成60度夾角為最佳,和瞄準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因此一定是速度變大削減了人物變大帶來的瞄準優(yōu)勢,事實也確實如此,鼠標DPI不變的情況下,旋轉180度所需要的角度度不變(相當于手上的操作不變),但是屏幕變寬大,移動的距離變長,視覺上的移動速度也變快了。但是這兩個參數誰的影響更大呢?為什么恰恰好兩個參數的影響能正好正負抵消呢?雖然瞄準和速度和目標大小息息相關,但是我猜測決定最后能不能點中的不是速度也不是目標大小,而是兩者想除得到的時間,我將這個參數定義為“容錯時間”。為什么我這樣猜測,這主要從瞄準的過程中感覺出的……
? ? ? ? 瞄準的過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們假設一種經典瞄準情況:準星不動,目標在準心水平線上快速橫向移動?。我們的眼睛看著飛速移動的目標球,在球快要撞到準心的時候,提前點下左鍵,因為大腦輸出指令延遲,在大約150ms后,球撞到準心,左鍵也正好點下,從而完成了一次瞄準。對于上述的整個過程,手只是接受指令點下左鍵,而大腦做了那些工作呢?我們先是觀察目標的移動速度和距離準心的距離,計算著150ms和速度的乘積所得的距離是多少,在看到球已到達預定位置就下達指令??此七@么精密的過程,我們真的能知道速度是多少嗎,真能知道在什么位置下達指令嗎,真的知道這些數值的具體值嗎?我認為大腦根本不會去計算這些,我們心中只會想,快要撞上了,趕緊點,差不多到位置了,趕緊點。這些心理活動中包涵的信息都指向了一個核心參數——“時間”。如果我們用“時間”來概括瞄準的過程會是怎樣的?
物體經過準星的時間或準心進過物體的時間就是“容錯時間”,我們要把這個時間提前150ms,我們下達指令的時間就在150ms~150ms+容錯時間之間,如果提前點或晚點都會點不著。
這個概念相比于以往的通過速度和距離來判斷點擊時機方法簡單,瞄準不會受到分辨率改變圖像大小改變的影響,只要容錯時間相同,那么用很慢的速度點小球與用很快的速度點打球的瞄準難度就有可能相同。
這一切都是我的猜測,接下來我將用它反推各種瞄準情況,雖然這樣的證明過程不能100%確定瞄準是計算時間而不是算速度與距離,但是應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反推①停槍定位:為什么停槍定位的命中率會比甩槍高,不是因為確認反饋,而是減速或停止運動帶來? “容錯時間”延長,因為準心經過目標的時間變長了,給你判斷的時間也變長了。
反推②動態(tài)跟槍定位:為什么動態(tài)定位中,跟槍,等槍和甩槍的命中率各不相同,相同速度下,跟槍容錯時間最長,等槍第二,甩槍是目標與鼠標速度相加,容錯時間最短。
推論到此結束了,最后我猜測可能是大腦對時間的感知遠超對速度與距離的感知,時間是固定的絕對的好計算的,速度與距離對于大腦只能比較快慢和長短,暫時還做不到計算具體數值,就好像打kovaak的1w6tsTE的時候,你只要更改你眼睛離電腦屏幕的距離,對著同一個項目,你能說出不同距離下這個球多大,移動鼠標的速度是多少嗎?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沒有任何區(qū)別,難度沒有任何改變。
在很早之前,我就開始用鼠標經過目標的速度來評價瞄準的難易程度,并且一貫否認用停槍打small或TE得分高的人瞄準水平也高,但沒考慮目標大小的影響,所以一直是感覺上的考量?,F在就是在之前的基礎上增加了目標大小帶來的變化,從而使兩個參數統(tǒng)一成一個參數進行描述,我也可以量化其中的微小差別,通過錄視頻數幀數的方式計算不同人用不同瞄準方式打不同項目時的容錯時間,用容錯時間來界定瞄準難度,通過比較相同容錯時間下的命中率,來判定不同人的瞄準水平,就可以避開一些人喜歡拿自己苦練1w6t?small高分數去貶低那些不打small微操水平不太好的人了,這樣一來也可以真正的測出小目標與大目標誰的練習效率更高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了
PS:綜上所述皆為PY-glvoe的個人觀點,只接受理性的分析與討論,不接受“你去看看某某大神的視頻”“你去看看別人怎么說的”“大神說的總沒錯”“跟著高手來總沒錯”等一系列拿實力說事的言論,除非你能讓我覺得“實力就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