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這4種福氣,別享受,不然會危及家庭和子孫

老子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患的背后,隱藏著福氣。福氣的背后,也隱藏著禍患。福與禍,那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zhuǎn)換的。
不見得這一刻的福氣就是好事,也不見得下一刻的不幸就是壞事。表面上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實的。真正的好與壞,隱藏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后。
就拿“享?!边@件事來說,我們所享受到的微薄的福氣,或許就是大劫降臨的開始。老天以小福氣來考驗世人,看他們能不能忍受得住誘惑。
正如《格言聯(lián)璧》中所言,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儆之。
家中的這四種福氣,最好不要享受,容易危及家庭和子孫。

一、過分依賴長輩的遺產(chǎn),不是好事。
每一代的長輩,都會將自己奮斗一輩子的錢財資產(chǎn),留給子女后人,希望他們能夠過得更安穩(wěn),活得更幸福。
長輩留下來的遺產(chǎn),到底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在于,讓子女暫時無憂。壞事在于,子女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理。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第一代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確實了不起。第二代人就會在第一代人的蔭庇下,變得脆弱、懶惰起來,只希望依靠父母,坐吃山空。
這種想法,其實是有問題的。長輩留下來的遺產(chǎn),終究有被花光的那一天。而我們的人生,還特別漫長,倘若自己不去努力,那長輩的遺產(chǎn),就是我們?nèi)松倪z憾。
越是有錢,越要記得一個道理:成由節(jié)儉敗由奢。勤勞、節(jié)儉,才是成功的本質(zhì)。奢靡、享樂,那就是失敗的根源。
人這一生,靠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二、過度啃老、擺爛、躺平,不是好事。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內(nèi)卷嚴重、壓力巨大的年代。每個人都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奔波忙碌,卻不知人生的意義是什么,自己有什么追求。
因此,就有人提出了一種觀點,躺平擺爛。一個年輕人,躺平擺爛沒收入,如何能活呢?那就只能找父母啃老了。
網(wǎng)絡(luò)上有這么一個說法:以往是養(yǎng)兒防老,如今是養(yǎng)兒啃老。辛辛苦苦養(yǎng)了孩子二三十年,沒想到養(yǎng)出了一個吸血父母的孩子。
躺平擺爛,可以適度,但不能過度。不去經(jīng)歷生活,不去吃苦,確實換來了暫時的舒服。只不過,未來呢?終究有一天,是要去賺錢,去受罪的。
人活一世,本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有很多東西,都是我們必然要承受的。早受,晚受,早晚都要受,又有誰能逃得掉呢?
一時的頹廢,并不是長久之道。唯有自強不息,歷經(jīng)挫折而不屈,才有前途可言。

三、總是搞自己人,那是家敗的開始。
人性當中有這么一個特點:窩里斗,總是喜歡搞自己人。
人們摸不透外人,知道外人不好欺負,就會調(diào)轉(zhuǎn)槍頭,欺負家里人。因為他們知道,家里人會原諒他們,不會過分計較他們的一舉一動。
所有的原諒,都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忍耐力,那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人是要崩潰的。
這一刻欺負自己人,我們覺得特別順心,特別快樂。等下一刻,家人跟我們對著干,或者跟我們一刀兩斷,這家庭不就四分五裂,溫暖不再了嗎?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所有堅固的堡壘,都不是從外部被敵人攻破的,而是從內(nèi)部,被自己人打破的。問題的關(guān)鍵,不在于外部的敵人,而在于內(nèi)部的自己人。
身為家庭中的一份子,就不要總是欺負身邊人,給他們臉色看了。我們所要做的,是團結(jié)家里人,然后一致對外。

四、十分聰明自己用,會折損后代的福運。
俗話說:“十分聰明用七分,還有三分留兒孫。”
有十分的聰明和福氣,那我們只需要用七分的聰明和福氣就好。剩下來的那三分聰明和福氣,不妨留給子孫后代,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
一代人,只能做好一代人的本分,享受一代人的福氣。如果非要一代人透支三代人的福氣,那不過是幸福了自己,苦了后人罷了。
所謂“爭長久而不爭一時?!币粫r的成敗,算不上什么。長久的未來如何,才是真相。對于家庭來說,贏一時,不算贏。笑到最后的,才是贏家。
秦始皇很厲害,沒想到他的基業(yè)二代而亡,這是他的不幸。隋文帝一生勤儉,沒想到他的付出和努力,都被他的兒子辜負了,這也是他的不幸。
人,還是要有一點“遠見”比較好。有福,不能享盡。有財,不能花盡。有運,不能使盡。持續(xù)性發(fā)展,才應該是我們的追求。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