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縣城:航拍革命烈士陵園
在咸陽市旬邑縣城東側,三水河岸邊的青山腳下,有一座大型的革命烈士陵園。2020年3月7日下午,經過旬邑縣城的時候,我操作自己的大疆精靈4無人機,對這座革命烈士陵園進行了航拍——
1980年5月,旬邑縣革命烈士陵園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隨后,這里先后被旬邑縣人民政府和咸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旬邑縣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咸陽市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旬邑縣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一座山坡之上,坐南朝北,中軸對稱。無人機從大門外的空地上升起,陵園內部和周圍的景象一覽無余,然后沿著中軸線自北向南飛過去。青松翠柏,撲面而來;各類建筑,樸素莊嚴。
這座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8年8月,占地面積30.4畝,安葬烈士667名。其中,有名烈士482人,無名烈士143人。這里已經成為當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整座陵園由牌坊式門樓、大照壁、展覽室、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墓區(qū)組成。近年,這里以“褒揚先烈”和“教育后人”為宗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升烈士紀念工作的服務水平,突顯烈士陵園的教育性、公益性和人文特色。
展覽室
紀念碑
從2013年以來,這里的工作人員積極配合縣民政局,深入鄉(xiāng)村排查摸底,與烈士家屬溝通后,將安葬在荒郊野外的502座烈士墓集中遷葬至這座烈士陵園。
在烈士陵園后方的正中央,矗立著一座嶄新的紀念碑,高大挺拔,莊嚴雄偉。此碑身呈四棱形,頂部為四角攢尖,以石頭精磨砌成,寬2.5米,高19.5米。石碑正面書寫著“革命烈士紀念碑”幾個大字,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熠熠生輝。
俯瞰紀念碑
遠望紀念碑
旬邑縣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也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早在1928年,這里就爆發(fā)了聲震陜西的旬邑起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和彭德懷等同志先后在此地生活和戰(zhàn)斗過。
如今,這里以旬邑縣烈士陵園為中心,旬邑起義紀念館和崔景岳烈士故居等為輔助,建立了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成為旬邑縣城旁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