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看過的漫畫版《千與千尋》


?
(提示:文末有原圖度盤鏈接和官方彩色漫畫版的部分圖片)
?
如果《千與千尋》不是電影而是漫畫……
而且,
是一本你沒聽說過的人畫的漫畫?……
是一本你身邊的人都沒聽說過的漫畫……
當有人把這本名為《千與千尋的神隱》的漫畫推薦給你的時候……
你會有興趣去看嗎?
你會有耐心看完嗎?
你會有看電影一般的感受和感動嗎?







……
?
以上圖文都起源于我和老婆的一次餐桌對話——
?
話說《千與千尋》將于國內(nèi)首映消息剛出來時,我老婆就非常開心、非常期待。巧的是,定檔在6月21日的首映日又恰好是她的生日。更巧的是,一開始我們這個小縣城并沒有影院排片,當我們準備去隔壁的地級市去觀影的時候,發(fā)現(xiàn)縣城有排片了!于是我們便屁顛屁顛的到縣城去看了。
?
去之前的前晚,我們在餐桌上提起了《千與千尋》,聊著聊著,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千與千尋》只是漫畫的話,還會有這么多人愿意去看嗎?
?
老婆對此問題表示遺憾……
?
然后我就抱著這個問題去觀影了,回來就開始試著把《千與千尋》畫成漫畫。
?
(說起來也是有意思,影院播放的是原聲字幕版,但是畫面沒調(diào)整好、字幕的大部分都到了幕布外面去了,字幕是處于近乎消失的狀態(tài),導致我們從頭到尾都是在看“原聲無字幕版”……即便如此,從開始放映到字幕放完,都沒有一個人離場——我想來觀影的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很多次了,所以即便聽不懂、但也都知道電影里的人物在說些什么,所以完全不影響觀影XP)
?

?
?
——畫面的數(shù)量——
因為只是想看看《千與千尋》的漫畫版會是什么樣子,所以一開始是只打算畫一兩張的……后來想想,要不湊個九宮格,這樣發(fā)朋友圈的時候會比較好看,所以才改為了九張。
?
——場景的選擇——
因為是畫給自己看的,而且這部電影我們也看過好幾遍了,所以選擇的都是些在我們看過多次后仍然覺得印象深刻、非常喜歡的場景。大家常見的海上列車的場景、以及在湯屋里的場景便因此被排除了。
?
——要的和不要的——
1、要把這個當成電影的原作來畫!電影只是把這個漫畫電影化了,電影是還原了漫畫中的畫面和鏡頭!
2、千萬不能搞成簡單的電影截屏拼盤!
3、不要修改電影的鏡頭畫面!不要自行增加電影里沒有的人物動作和畫面!除非不得不這么做。
4、不要修改人物的線條!除非萬不得已。
5、要還原電影手繪的感覺,不要使用線條工具,所有線條全部手繪。
6、要當成是日本的漫畫,畫面閱讀順序從右到左,所有擬音字全部用日文假名。
在動筆之前先給自己確定了這些要求,然后才開始動筆。
?
——流程——
先確定要畫出來的內(nèi)容,然后去電影里一幀一幀把合適的畫面選出來,再以漫畫的形式進行組合,組合的時候要充分利用漫畫的版面優(yōu)勢、把那些因為電影畫幅限制而無法一覽無余的畫面、在漫畫里以一覽無余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需要展現(xiàn)、但是電影里沒有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自行解決,且不能與宮崎駿的畫風相左……
?
——創(chuàng)作感受——
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其實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進行的,基本上都是在臨摹,所以進行的速度也比較快,像我這樣的新人也能每天完成一張。
?
大部分線條都是直接在電影畫面上描繪的,因此漫畫在人和物的外形上以及種種細節(jié)上全部還原了原作。背景方面,電影原作是沒有明確輪廓線的色彩組合,而作為單色的漫畫很難還原出來,只能以線條加墨色的方式予以呈現(xiàn),而為了保持整體觀感的協(xié)調(diào),其過程中免不了做出細節(jié)方面的取舍、以及適當?shù)牧舭滋幚?,這也是漫畫有別于電影的韻味所在。
?
大師不愧是大師,雖然人物的線條都很簡單,但是很多細節(jié)都是注意到了的、并沒有被簡化。像是人物各種小細節(jié)的動作舉動,人物重心的細微變化,都非常自然和到位,這些都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留意才能呈現(xiàn)出來的。
?
尤其是我在畫最后一張、也就是千尋和白龍從天空墜落的那一幕時,在逐幀分析電影畫面的過程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人物在氣流中旋轉(zhuǎn)時力的流動、能感受到人物在空氣中漂移時的慣性以及力的轉(zhuǎn)移。人物在墜落過程中那種空氣的感覺,完全被呈現(xiàn)出來了(我看過很多跳傘的視頻),尤其是空氣沖入人物衣物里所帶來的那種風的感覺、那種衣物隨風飄動、鼓動的感覺,都是栩栩如生!
?
我在實際作畫的過程中,也在努力的去實現(xiàn)這一點——最后一張圖里,畫面中間相視而落的兩人、以及畫面下方千尋的馬尾,在電影里都是沒有的、都是我加上去的。在畫的時候,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把空氣將衣物鼓起的感覺、人物在空氣中漂移的感覺、以及馬尾在風中飄動的感覺呈現(xiàn)出來(沒想到以前在看那些跳傘視頻時留心觀察所積累的經(jīng)驗,會在這里派上了用場?。?/p>
?
畫的時候,因為是直接在電影截圖上臨摹,所以也是一筆一劃的體會著宮老爺子的筆觸,有時會感覺自己正在吉卜力的工作室里作畫,甚至會產(chǎn)生自己正被宮老爺子握著手、在手把手的教的錯覺。而在畫那些電影中不存在的畫面的時候,也時不時會有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這樣不對!不是這樣的感覺!不能這樣畫!空氣不是這么流動的!(衣服頭發(fā))不應(yīng)該是這樣動的!這樣做是錯誤的!”……這個聲音,是來自宮老爺子吧?
?
在繪制的過程中能有這樣的體驗,這種感覺真是非常的奇妙!
?
——一些感悟——
日常生活中對各方面知識的積累還是蠻重要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曾經(jīng)對跳傘視頻有過仔細觀察而在本次繪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繪制油屋和橋頭建筑的時候,也遇到過電影截屏的細節(jié)不甚明了的情況——有些地方的細節(jié)只是幾塊顏色而已,彩色畫面看過去沒有問題,但是在畫成漫畫線條的時候就會有問題,很容易把兩個相鄰物體之間的輪廓線條弄混,把這個東西連到另外一個東西上,而又把原是一個整體的東西分成好幾個部分……還好我對中日傳統(tǒng)建筑有一定的了解,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或者根本沒有展現(xiàn)出來的地方,都可以根據(jù)建筑的相鄰部分的構(gòu)造來推斷出那塊模糊的區(qū)域里各個組成部分的線條是什么樣子,甚至能推出那個東西是怎么安放的、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

?
服裝方面也是如此,千尋和白龍穿的都是日式傳統(tǒng)服裝,而宮崎駿的線條又是非常簡潔的,很多細節(jié)被省略了,如果不了解服裝的構(gòu)造,在脫離電影畫面獨自去畫的時候就容易畫歪。幸好我對這些方面也有一定了解,知道這些衣服是怎么做的、是由什么形狀的布料拼接而成的、然后是怎么穿到身上的……這些我自己的《警花日記》里可能永遠也不會用到的知識儲備,在這里派上了用場。
?
說個題外話,我這個人無論在室內(nèi)室外,總是會無意識的去觀察四周的環(huán)境,而不會去看人……遠處的高樓、近處的屋檐、路邊的花草、室內(nèi)的邊角都看得真切,但是剛剛從身邊路過的那個人穿的什么衣服、衣服是什么顏色的卻不會注意到……因此和老婆上街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
老婆:剛剛那個人XXXXXXX
我:哪個啊?
老婆:就剛剛那個
我:哪個?
老婆:剛剛從我們身邊過去的
我:……(等我回頭一看,人家已經(jīng)走出去幾十米了)
?
?
?
?
?
接下來向你逐一簡單解說一下九張圖片繪制過程中的故事,不過知道得太多的話可能會影響到你對圖片原有的感受,在意的話請?zhí)^這一部分。
?
01——
這是電影里無法一覽無余的畫面,也是耗時最多的一頁,用了一天半的時間來畫,畢竟細節(jié)最多——為了還原原作手繪的感覺,整個畫面所有的線條全是手繪的,沒有使用線條工具。(到度盤下載原圖可以看到全部的細節(jié))
?相比起絢麗的電影版,這個單色的畫面莫名的多了一種壓抑感……
?

02——
同樣也是電影里無法一覽無余的畫面,在漫畫里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出橋的高度。
?
這個是比較早就確定要表現(xiàn)出來的畫面。

?
03、04——
這兩張并不屬于計劃之內(nèi),也就是說并不是我和我老婆非常喜歡和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所以其實是沒有想過要畫的。只是在畫完前面兩張后,突然想著“干脆接著把兩人相見的畫面畫出來算了,這樣看起來會更像是有一本完整的漫畫”,然后才畫出來的。
?
現(xiàn)在看來效果不錯,不過這兩頁也占用了過多的篇幅,以至于有一張我很喜歡的畫面不能被畫出來了。
?
白龍眼睛的虹膜部分是在電影線條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了處置,完全照搬的話看起來會很怪異。
?
電車那格,電影里沒有這么完整的畫面的,是把電車的前后兩節(jié)拼起來,再補完了車頭前面的路面,然后才有你看到的這格畫面。
?
電車的駛過的音效和千尋跑步上欄的音效,其擬聲假名是反復(fù)聽了好多次電影聲音后才確定下來的(我自學了日語、目前在學習N3,基本的對話和假名的使用沒有問題,但是來做擬聲字還是不太熟練。畢竟母語不同,對同樣的聲音的接受和表達會不一樣——比如列車駛過,我們中國人聽到的是“況且況且”,日本人聽到的就是“金古金古”……這里我使用的是“輕古輕古”的擬音)。


?
05——
這個是第一張被畫出來的,這是老婆大人覺得最有趣的一幕。木梯被黑色遮蓋的部分,其實都是有畫出臺階以及其木紋和陰影的,只是這些細節(jié)在后期整體調(diào)色時被掩蓋了。

?
(和白龍在橋頭相會的那天早上,千尋就是順著這條梯子去橋頭的。當時的橋頭應(yīng)該就是這個樣子,你有勇氣走過去嗎?)

06——
千尋蹲在菜地里、拿著飯團放聲大哭的一幕,是老婆大人印象最深的一幕場景,這張畫也是這九張里我最喜歡的一張,好像可以聽到千尋的哭聲一般。?
其實電影里是沒有這個鏡頭的,而我打第一次看《千與千尋》的時候,腦海里就一直存在這樣一個鏡頭——作為一名路人,無意中看到了這一幕,遠遠的,千尋蹲在那里哭,白龍則在一旁溫柔的摟著她……我很喜歡這一幕,所以決定要自己無中生有的給畫出來(為什么我腦海會有這么一個鏡頭,不知道這會不會跟我在菜園工作過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
說起來,我其實是有把前面的卷心菜地和后面的玉米地畫出來的,但是這兩塊地的存在會干擾人的視線,會把人的注意力從千尋和白龍身上分散開來,導致這一幕的氛圍被嚴重稀釋,所以我就將這兩塊地隱去留白了,而且連牽牛花也沒有涂墨色、只有線條,有墨色的只有千尋和白龍兩人。
?
最開始的設(shè)計中是有文字氣泡來顯示千尋的哭聲的,在畫的過程中,我決定將文字氣泡連同前后兩塊菜地一起隱去,因為我覺得這畫面已經(jīng)有聲音了,不需要再加上文字來多此一舉了。
?
因為是漫畫,所以可以這樣留白,而電影是沒有辦法這樣做的,宮崎駿的電影鏡頭里幾乎沒有使用過留白的背景。就《千與千尋》本片而言,如果在這里使用這種留白處理,會顯得非常突兀、所以正面近景特寫之后就直接換場景了。但是這個畫面,我畫完后感覺宮老應(yīng)該是有設(shè)計的,只是電影里不便用出來,所以就沒有用——我覺得,以宮老的漫畫水平,心里是一定會有過這么一副畫面、一定會有過這么一個鏡頭的。

?
07——
這是我一開始就決定要畫的畫面——寧靜涼爽的夜晚,臥坐在走廊上沐浴著明亮的月光,面對著遼闊的“大?!?、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幕。
?
這種皓月當空的畫面,這種時間仿佛凝固了的感覺,只有在漫畫里才是最好的,
?
影子的角度和電影里有所區(qū)別,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月亮在這個位置才是最好的(如果把陰影調(diào)到跟電影一樣的角度的話,是看不到月亮的)。
?
在畫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這條走廊的尺寸規(guī)格,在整個電影里一直都是在變化的。在這里,我根據(jù)人物身高調(diào)整到了最合適的尺寸。

?
08——
這是耗時最短的一張。
?
這是千尋在站臺等候列車的一幕。這一幕,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就是一瞥而過,然后接下來就應(yīng)該是美麗的海上列車。而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一個鏡頭,因為我從這個十歲小女孩瘦小的背影里看到了兩個字——擔當。
?
有人說,這體現(xiàn)了千尋的成長。而我覺得,與其說是千尋的成長,不如說她天生就具備了這樣的擔當,這種擔當,很多成年人都沒有,很多人到死也沒學會。
?
鏡頭視角方面,把電影的畫面在縱向的維度上做了大幅擴展,如果你在河里或者湖水里游泳過(宮老爺子年輕的時候一定沒少在河里玩過),一定會對這種海闊天空的視角有切身的體會——這種視角簡直就像自己泡在了水里一般!因此,這張畫面雖然沒有色彩,但個人覺得是要比電影里的鏡頭更讓人覺得愉悅的。
?
在畫這個鏡頭里的湯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湯屋是有很大問題的,為了謹慎起見,將其與宮崎駿的手稿進行了對比,結(jié)果確實如此——其錯誤大到如果按照宮崎駿本人的設(shè)定和要求來畫的話就得整個推到重來,整個都不對。
?
以宮崎駿的性格和要求來說,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這樣嚴重的問題。出于好奇,我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電影在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了進度嚴重滯后的情況,而為了能趕上首映時間,吉卜力工作室也因此首次向日本海外的動畫工作室請求了援助。有外援加入、加上時間緊迫,雙方在溝通合作的過程中就難免出現(xiàn)信息和細節(jié)丟失的情況,這個問題湯屋的成因可能就在于此。
?
那么,要不要修正電影里的錯誤、把這個錯誤的湯屋畫成宮崎駿心中的樣子呢?權(quán)衡之后,我保留了電影里的模樣。因為大家所記住的是電影里那個錯誤的湯屋,這個錯誤的湯屋是大家回憶的一部分。如果把湯屋畫成了正確的樣子,那反而是錯誤的。是否嚴格還原了宮老的設(shè)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還原大家的回憶。
?

09——
畫面中間相視而落的兩人、以及畫面下方千尋的馬尾,在電影里都是沒有的、都是我畫上去的;兩人眼睛虹膜的處理也與電影里稍有不同。整個畫面的布局我很滿意,背景也畫出了電影里的光影效果。
?

10——沒有被畫出來的一幕
整部影片還有一幕是我很喜歡但是沒有畫出來的,就是千尋和無臉男下車后、在路燈的引導下前往錢婆婆住處的那一段路程。此幕本是九宮格之一、且與千尋等候列車的那一幕形成始和終的呼應(yīng)。只是因為前面在畫橋頭的時候,畫了計劃外的千尋和白龍相遇的一幕,所以這一幕的位置被占用了,就沒有畫。不過說不定什么時候我會畫出來的,因為我還是蠻喜歡這一幕的。
?
?
?
?
?
在我推文之后,有人給我分享了來自官方的《千與千尋》漫畫版,是全彩的。我看了下,這就是我所要極力避免的“簡單的電影截屏拼盤式漫畫”,下面我取出其中跟我畫的那九張圖的場面一樣的部分供你參考對比——其中很多擬音字的音和電影里的聲音相差甚大!這么不走心的……這真的是日本人做的嗎?





















?
?
?
好了,有關(guān)《千與千尋》的內(nèi)容就到這里了。
明年還會有吉卜力的電影首映吧?
會是哪一部呢?
到時候要不要也這樣來一次漫畫化呢?
??


?
漫畫版《千與千尋》原圖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2GXbvvJxCyCTduw-3UIt1w
提取碼:tk22
復(fù)制這段內(nèi)容后打開百度網(wǎng)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