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化組,你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游戲漢化一般是指在不改變原游戲內(nèi)容的前提下,把一些基于游戲主機的外文游戲的界面、內(nèi)容等,翻譯并修改成中文的,使玩家能以中文的視角進行游戲。

“漢化組”如今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色,但在國內(nèi)游戲早期的發(fā)展中,他們卻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存在,在那個國外游戲叱咤風云的年代,多少游戲因為漢化組讓國內(nèi)玩家熟知,又有多少游戲因為漢化組從而火遍了大江南北。

曾經(jīng)國內(nèi)游戲行業(yè)十分低迷,大量外服游戲涌入國內(nèi),可這些游戲幾乎沒有中文。所以漢化組應運而生,他們打破了國內(nèi)玩家對外國語言的門檻,許多優(yōu)秀游戲因此被玩家熟知,可即便如此,如今的漢化組還是難逃被拋棄的命運。
如果說對我玩游戲作用最大的,就不得不說各大漢化組了,在那個國外公司不重視國內(nèi)市場的時期,很少有游戲會有官中,下載游戲之后第一件要干的事就是去找漢化。
而國內(nèi)的漢化組也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基本上半天就會有1.0版本,后續(xù)還會有精修版,特效版等等,贊美漢化組。

前不久《異度之刃3》的漢化者“黃金的魔術師”,在A站瘋狂嘲諷玩家的行為,讓玩家對游戲的本土漢化打出了一個問號。
如果是民間漢化加入自己的主觀想法玩玩梗那無可厚非,畢竟是非盈利行為,但是作為官方漢化,給了錢的依然我行我素將游戲翻譯成玩爛梗,這是否就不應該了呢。


而最近又被人扒出來的《怪物獵人 崛起:曙光》的簡中翻譯,更是讓玩家們深深懷疑自己過去玩的那些漢化的游戲里,有多少是被這樣的游戲翻譯扭曲了。
漢化這個事情,復雜而又坎坷,復雜是天朝的特色,坎坷是辛苦的歷程。

早期廠商對于國內(nèi)市場不是很重視,畢竟那時候國內(nèi)電子游戲剛剛興起而且盜版橫行,很多公司并不喜歡中國市場。
即使是漢化了也大多是機翻甚至還不如機翻,找?guī)讉€路人,讓他們照著文本生硬翻譯,而且翻譯完后大多不會在游戲中進行校對,造成了很多流傳至今的笑話。
《無冬之夜》的踢牙老奶奶就是那一時期的產(chǎn)物。
2002年,臺灣英寶格股份有限公司代理發(fā)行的RPG電腦游戲《無冬之夜》中有這樣一句字幕:“我抬頭看到一位老奶奶慈祥的臉。我抓住她的手…但她竟然一腳踢到我的牙齒?!?br>

其英文原文“she kicked me right in the teeth”的本意為“她漠視我”,可見廠家的翻譯有多粗制濫造。此后,“踢牙老奶奶”被廣泛用于吐槽游戲發(fā)行商翻譯時的不用心。
類似的翻譯梗還有出自《刺客信條2》的“哥特式金屬私生子”(原意:安息吧,混蛋)經(jīng)典游戲《刺客信條:啟示錄》有一句拉丁文的原話“Requiescat in pace”,本是基督教用語,意為"愿逝者安息"。

然而因為“臨時工”懶得查資料也無法理解專用術語,翻譯成了“哥特式私生子”。
當玩家沉浸在《刺客信條》的劇情中,面對角色生離死別的悲傷時刻,卻爆出這樣一句莫名其妙甚至有點"現(xiàn)代前衛(wèi)藝術"的臺詞,也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爆笑了。

以及大陸的天人互動公司最早引進這款游戲時因為翻譯人員的失誤,直接采用機器翻譯,從而造成了錯誤的翻譯將《上古卷軸》的游戲名翻譯成“老頭滾動條”。

在游戲中,有一艘名為“可怖號”的法國驅逐艦。由于這艘船在外服上線時,國服尚未更新到這個版本,于是玩家們只能在《戰(zhàn)艦世界》的亞服官網(wǎng)上查詢這艘船的相關信息。
眾所周知,“八國語言無中文”是外服游戲官網(wǎng)的傳統(tǒng)藝能,于是大伙只能用瀏覽器內(nèi)置的翻譯湊合一下,于是就得到了這樣一個翻譯結果。而綁定360天會員賬號出售的可怖號同捆包,就變成了“震撼我媽一整年”
??陪玩家走過漫長黑夜
既然官方靠不住,那就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于是民間漢化組出現(xiàn)了。這些漢化組都是義務的而非盈利的,他們漢化的動力是興趣,是對游戲的愛。
早期的民間游戲漢化組多由學生組成,他們是單純的游戲愛好者,“為愛發(fā)電”、不計報酬,希望能夠將自己喜歡的游戲翻譯成中文,為國內(nèi)玩家謀福利。

漢化組一個小而強大的團隊,漢化一個游戲往往不是翻譯這么簡單,他們需要將漢化的游戲破解拆包,隨后進行大量文本改造,最后再封包測試;
然而并不是每次測試都是順利的,當打包好的游戲被拆開隨之而來的往往是無盡的BUG,所以漢化組不僅僅需要翻譯,還要擁有強大的技術能力。

當年涌出了一眾高質(zhì)量漢化組,蒹葭漢化,以及“軒轅”“天邈”等漢化組,在官方中文尚未普及之前,這些漢化組一度是玩家們享受國外3A大作的“救命稻草”。
雖說當時的各大漢化組林立,但畢竟是民間組織,要想拿到原文本,只能在游戲發(fā)售后讓技術人員提取,然后再著手進行翻譯工作,因此當時的精品譯文大多都是在游戲發(fā)售一段時間后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漢化組之間的戰(zhàn)斗逐漸白熱化,不少人在激烈的內(nèi)卷中身心俱疲,選擇退出,3DM旗下的蒹葭、鸞霄,刀鋒,潛龍漢化組更是直接宣布解散,不再趟這個渾水。
“我們獨立就是因為不想繼續(xù)混雜在3DM跟游俠的激烈競爭之中去了。”
游戲漢化的商業(yè)化運作與“為愛發(fā)電”的初心相悖,心灰意冷的漢化組最終選擇了退場。
??官方入場 民間退場
時間到了千禧之年,民間漢化越來越多,同時期也不斷有外國游戲公司進駐中國:EA中國,UBI成都(UBI上海96年進駐97年掛牌),2K中國,索尼中國等等。
大廠的國內(nèi)公司也開始和這些漢化組進行合作,就有了商業(yè)與非商業(yè)漢化出現(xiàn)。于是,漢化成為一種商品,開始了一場比拼速度的競爭。”

2014年初沿行十余年的“游戲機禁令”解除,主機廠商們有了推出國行機器開辟大陸市場的機會。
隨著玩家數(shù)量增長的,是玩家對“官方中文”的強烈訴求。但凡游戲未提供中文選項,評測區(qū)總能看到差評寫著“我們需要中文!”

初入內(nèi)地,海外廠商陸續(xù)注意到中國市場的購買潛力,早在1996年就在上海設立分公司的法國廠商育碧,在2015年發(fā)售的全平臺旗艦作品《刺客信條:梟雄》中加入了官方簡體中文。

然而當大量外服游戲涌入國內(nèi)市場時,版權意識開始變得越來越嚴,許多游戲經(jīng)過國內(nèi)廠商代理商后,他們便向保存漢化破解版的網(wǎng)站發(fā)起訴訟,而許多集合網(wǎng)站自知網(wǎng)站干的是違法勾當,所以馬上取消了和漢化組的合作,許多漢化團隊在缺乏資金后也就因此解散。
??黯然落幕
“自從官中成標配后,打漢化補丁彷佛成為很遙遠的事了。不禁有些懷念,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漢化組?!?br>

2017年育碧的《刺客信條:起源》職員名單中,有個奇怪的名字“Uncle.Wang de Next Door the Elder”(即“隔壁王叔叔”),這名成員屬于“飛天寒鴉”漢化組,負責埃及專有名詞的中文精校。
《刺客信條》電影在內(nèi)地上映時,育碧借勢啟動了“官方中文回歸計劃”,即在原先沒有中文的老游戲中補上簡體中文,《艾吉奧合集》促成了“飛天寒鴉”與育碧官方的首次合作,后來所有平臺的《刺客信條2》感謝名單中都加上了他們的名字。

除了中文字幕,近年“高度本地化”的配音游戲也在明顯增加,“翻譯腔”所帶來的違和感在《無主之地3》《賽博朋克2077》等游戲中得到了極大緩解。角色們一句句純正的普通話臟話所帶來的“接地氣”感,是華語玩家此前從未在游戲中感受過的。
負責《賽博朋克2077》本地化工作的主管馬明曾在采訪中透露:“比《巫師3》完整版的文本量還要多15%-20%,配了多達10萬句臺詞,前后動用了150名配音演員,上海配音圈兒基本能來的全來了。”
項目結束時,他在朋友圈中將其形容為“一次史無前例的艱難旅程”。

國內(nèi)市場從不被重視到現(xiàn)在全中文配音,漢化組陪伴了玩家從無到有,現(xiàn)在的游戲環(huán)境或許不再需要漢化組了,但是他們的存在讓國內(nèi)玩家能夠在發(fā)展早期接觸到國外的高質(zhì)量游戲,或許其中有些不愉快的往事,但是作為游戲玩家我還是想感謝他們。
縱使整個過程曲折艱難,無論是民間漢化組還是官方漢化組,都為游戲愛好者帶來了快樂。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