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ma新聲:柯南·道爾需要比福爾摩斯聰明嗎?


作者:謝楓華
封面:《賢惠幼妻仙狐小姐》
我們經(jīng)??吹揭环N說法:作者寫不出比自己更聰明的角色??墒?,有許多創(chuàng)作者,偏偏就不信這個邪。
網(wǎng)絡(luò)小說家蟬川夏哉便認為,“寫不出比自己更聰明的角色”云云,只不過是純粹的放棄思考。堅持思考能讓讀者覺得“這個角色聰明”的演出手法,才叫創(chuàng)作者。

那么,具體要怎么塑造出比自己更聰明的角色呢?推特上的各路創(chuàng)作者舉了許多例子。但概括起來,不外乎是漫畫家一智和智所說的這兩種:作者可以寫出“能在一瞬間想出作者畫了三天構(gòu)思出來的高水平戰(zhàn)術(shù)的角色”,也可以“賦予角色作者查遍群書獲得的知識”。

但隨著科技發(fā)展和社會變化,讓讀者覺得一個角色聰明,或許確實是越來越難了。
小說家銅大指出,在民間傳說之類的故事里常見的“聰明人的事跡”,很多都是依賴瞬間記憶力和運算能力。比如說,在發(fā)生火災(zāi)記錄被燒掉之后,只瞟過記錄一眼的人卻記得上面寫的所有內(nèi)容啦;或者是光是隨手翻翻賬本就能判斷出“里面有假賬”之類。
但是,現(xiàn)代的讀者、觀眾看到這一類故事,可能并不會覺得這人有多聰明。因為要比記錄、運算數(shù)據(jù),電腦要高明得多了。就像因為現(xiàn)實中大人的行為模范消失使得虛構(gòu)作品里“有大人樣的角色”變得曖昧一樣,“聰明的角色”在現(xiàn)代也同樣已經(jīng)變得非常曖昧了。
所以,重要的就是演出手法。最常見的一個套路,就是準備一個做陪襯的角色。如果這個陪襯是競爭對手,就讓他和聰明角色競爭,輸給人家;如果是華生,就讓聰明角色折服華生。但是,這一套手法,在見多識廣的現(xiàn)代讀者、觀眾眼里,也會覺得“這是托吧”。所以,演出必須做得非常細心。
銅大認為,漫畫《Dr.STONE》中的千空,或許可以成為“怎樣演出聰明”的好范本。這部作品不僅僅有展示角色記憶力和運算能力之高等傳統(tǒng)手法,對于“在失敗后作出補救”“預(yù)見下一步的下一步的下一步”等方面的演出也非常細致漂亮。

而漫畫家松原剛覺得,“能不能描寫出比自己更聰明的角色”這個問題,比起“發(fā)揮聰明的場景”,“在普通場合不要讓角色犯蠢(如果不是作者有意為之)”,可能更加重要,或者說是一個更高的門檻。前者通過資料、取材、演出之類,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
但有的時候,這種“犯蠢”也是出于演出效果。所以松原覺得因為“這么畫會讓讀者覺得蠢”就不敢下筆,也不好。或者說,比起讓讀者覺得“作者真聰明”,更重要的,是讓讀者覺得“作品精彩”。
比如說,《死亡筆記》里夜神月殺害雷·彭巴的時候,取下之前一直披著的斗篷,在雷的面前現(xiàn)出真身,對他說:“再見了,雷·彭巴?!边@個行動非常不明智,但是很帥、很精彩。所以作者優(yōu)先了后者,這是正確的。

但不管方法如何,愿意思考的作者,總是能摸索出一套方法,塑造比自己更聰明的角色。
游戲腳本家猿渡惠介就舉了一個非常令人信服例子:有好幾次,他看了某部作品,非常感動,覺得“能寫出這么棒的故事,作者該有多了不起啊”??墒且豢茨亲髡叩纳缃痪W(wǎng)站賬號,卻在對著水柔聲細語提升水的能量,或者是對著不知所謂的”陰謀”打空氣靶子。這雖然很悲傷,但也足夠證明了……

同人漫畫家竜燈おりす則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雖然很少有人說起,但是反過來,“比作者蠢太多的角色”其實難度也非常高。比如說,有些作品里,明明是混混中的混混一樣的角色,用的比喻卻奇特地很有知性,又或者遣詞造句都非常周正。


本文僅供Anitama發(fā)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041bd69b8465710e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郵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