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人生坎坷新聞路(之四)
縣鄉(xiāng)幫干
如果說七年的部隊生涯,我痛失兩次提干機遇,是受制于國家邊境事態(tài)變化、干部制度改革和軍隊縮編的緣故,那么退伍回鄉(xiāng)后的縣、鄉(xiāng)機關幫干、單位招聘所給我造成的一次次失望,則又完全屬人為的因素。
回鄉(xiāng)不久,縣民政局優(yōu)扶股根據(jù)檔案記載,得知我在部隊是文書,又有寫作特長,還發(fā)表過文章,就派人來家通知我到縣民政局優(yōu)扶股去幫干。我去后,主要是讓負責退伍軍人檔案的接管、被追認為烈士人員的調查材料、報告的編寫等工作。工作期間,我都是盡心盡職,積極努力地干好材料的撰寫等項工作。先后被局領導單獨委派至濟寧、鄒縣和河南的鄭州、開封等地核實調查材料,并初步取得領導和同事的信任。
但正如那句俗語說的:“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一樣,我家更不例外。因當時我和二哥(嫂)沒分家,與母親一塊生活。二嫂患有嚴重的間歇性癲癇病,又特別溺愛孩子,稍不遂意就容易犯病大發(fā)作。我在縣里幫干,耽誤了家里的活不說,每月僅40元的工資,除去生活費外又不能照顧家里,哥嫂不理解很有意見。生活拮據(jù)又時常引發(fā)家庭矛盾,難以和睦相處。便主動離職,沒有再去縣里上班。
一年后,孔令昌(現(xiàn)任市委副書記)初到姑庵鄉(xiāng)任黨委書記,因黨委辦公室人手少,又找我到鄉(xiāng)政府辦公室?guī)椭鷮懖牧?。哪知,才干了一個多月,又趕上家中蓋房子(二嫂鬧分家,大哥已分居10多年),哥嫂不同意我再去鄉(xiāng)里幫干,我只得忍痛割愛。自此,也就陷入了一種默默無聞地生活。
有句諺語叫做:“屋漏偏逢連陰雨,船行又遇頂頭風?!辈痪?,就在這年的夏初(1984年)臨分家前,時年62歲的母親突患腦血栓中風不語(高血壓),半身偏癱住進醫(yī)院,經兩個多月的住院治療后,共花費3000多元,才保住了生命。分家后我望著空蕩蕩的房間,除了從部隊帶回的兩個書箱外還欠賬1000余元,幾乎是家徒四壁一無所有。我與妻子相視無語,欲哭無淚。回想起分家后的那個春節(jié),還是妻子從娘家拿回的10元錢過個年關。(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多年的部隊生活,我恪守的是一種對真誠、善良、正直等一些品德的追求,特別厭惡那些庸俗、虛假和賭博、酗酒,或于街頭巷尾閑聊神侃搬弄是非者的不良習氣。自己又兼有愛清潔、閱讀書報的嗜好,怎奈身處深巷世俗之圈內,總感到有些格格不入的精神痛苦。為改變枯燥乏味的生活,我花了15元錢專門訂了一份《農村大眾》報,豐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未完待續(xù))王義尚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54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