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孩子的記憶之“貓戲”
日本老舊的文學作品不多,夏目漱石先生的《我是貓》以貓的視角看世界,頗有些趣味,可讀性比日本古代紫式部女士寫的《源氏物語》強了好多。
農(nóng)村老鼠多,外公很喜歡養(yǎng)貓。有只母貓一直沒有生育,好不容易生了,卻只有一只,貓一胎可以生四五只小貓,在老家有個很牽強的說法,“一龍二虎”,意思是說貓一胎只生一只、兩只,這樣的小貓會很厲害。我很喜歡這只小貓,是否真的是貓中的龍并不關(guān)注。初生的小貓一點點大,眼睛沒有睜開,只能在貓窩里顫巍巍蠕動,毛茸茸、軟軟的一團,手感很好,捧在手里,裝在上衣口袋,有時塞進內(nèi)衣貼在胸口,暖暖的一坨肉,怎么玩都有趣。大約一周后小貓眼睛才睜開,這時就好玩了,捏住小貓后頸脖子,小貓會乖乖地縮成一團,任由擺弄。小貓的毛很柔順,順著后腦勺往脊背上摸,小貓會很乖。貓掌有軟軟的肉墊,爪子平常藏在肉墊里,不撓人,我常用貓掌擦臉。小貓再大些就調(diào)皮起來,趴在腳邊會突然伸出爪子撥弄鞋帶或是衣角,爪子從肉墊中伸出來,動作非常的迅速,不小心抓到手上就是幾道血跡。
貓媽媽中年得子格外憐愛一些,小貓晚上鉆進被子和我一起睡,早上發(fā)現(xiàn)枕頭邊有兩只死老鼠,是小貓的早餐,大概貓媽媽給我也備了一只。貓媽媽常叼來老鼠當我們的面教小貓。貓媽媽放下老鼠,老鼠以為得了解放,迅速逃竄,貓媽媽撲上去按住,小貓走過去小心翼翼伸出前爪去撥弄,老鼠見是小貓反到抖起威風來,不料激起小貓的斗志,小貓弓起腰,豎起尾巴,張開嘴呲著牙,撲將上去把老鼠蹂躪一番,老鼠突然逃跑小貓把它撲倒……小貓比孩子們幸福,不用圈在教室里聽老師訓斥,小貓的本領(lǐng)由媽媽親自傳授,學習和練習對小貓來說都是游戲一場。
城里的媽媽們在孩子睡覺前大都講過《小貓釣魚》的故事。貓釣魚應當確有其事,小時候總聽家人講以前養(yǎng)的貓會叼大魚回家,一早,家人打開大門,貓叼著魚躍過門檻跳進屋來,把魚放到家人腳下。大人還繪聲繪色講貓如何釣魚,貓蹲在水塘邊,背對著水塘,尾巴貼著水面左右擺動,魚以為是美食,躍出水面緊緊咬住貓尾巴,貓用力往岸上一甩,魚便做了貓的俘虜。貓不光會釣魚,還能抓兔子,家里的貓就抓過不少兔子回家。當然貓主要還是抓老鼠,有了貓,家里的糧食不再被老鼠禍害。
老家有個說法,“貓要買狗要偷”,這個說法不知什么道理,不過大家都會主動去遵守。農(nóng)村養(yǎng)貓養(yǎng)狗的多,要小貓、小狗容易,但是即便從親戚家抓小貓也會象征性給點錢??h城沒有賣小狗的卻有小貓賣,挑選貓很有意思,抓住小貓往墻上或樹上一扔,能抓住便認為是好貓。小貓買回家用繩子拴住,離開媽媽的小貓總要凄慘叫幾個晚上才能慢慢接受新環(huán)境。一旦接受便趕也趕不走,爺爺養(yǎng)了一只貓,養(yǎng)了八九年,從來不抓老鼠,肥胖慵懶,很不受待見,總想把它丟掉,幾次帶到遠處放下,終究還是跑了回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離開農(nóng)村后,因為生計漂浮再沒有養(yǎng)過貓。大城市見不到老鼠,貓沒有了用武之地,城市人的居室對于貓而言過于局促,尋常的嬉戲抓壞了沙發(fā)、窗欞,稍稍騰挪跳躍鬧得家里凌亂不堪,密閉的空間蓄積貓身上的味道讓每個來客都禁不住皺眉頭。小區(qū)的草叢、樹上到處是貓,突然竄出來,常把人嚇到,發(fā)情的母貓半夜叫春的聲音攪擾了靜夜思……
一旦沒有了正業(yè),貓也喪失了天性。也許有的貓像夏目漱石先生筆下的貓一樣去尋求豢養(yǎng),但童年和貓嬉戲終究只能成為回憶,到底是回不去了。
作者:王瑜
2015年7月作于江西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70150/
留給孩子的記憶之“貓戲”的評論 (共 8 條)
- 雪靈 推薦閱讀并說 年少時在農(nóng)村,家里從沒有斷過養(yǎng)貓,有只母貓一直沒有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