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大的桃花說起(4)

從三大的桃花說起(4)
初創(chuàng)的葛洲壩水電學院實行國家水電部與湖北省雙重領導、以部為主、三三〇工程局代管的領導體制,加上三三0工程局職工大學,也就是俗稱的“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領導格局。因為國家部委的變動頻繁,初創(chuàng)時的葛洲壩水電學院開始直屬水利電力部、為原水利電力部八大本科高校之一。
1988年4月,國務院決定,煤炭工業(yè)部、石油工業(yè)部、核工業(yè)部、水利電力部合并后組建能源部和水利部,學校直屬于能源部;1993年3月,能源部撤銷后,葛洲壩水電學院直屬于電力工業(yè)部,為原電力工業(yè)部六大本科高校之一。但是不管上面的部門如何折騰,葛洲壩水電學院由三三〇工程局、也就是后來的葛洲壩集團代管的局面一直沒變。
那所在宜昌西郊崛起的部屬學院1978年首屆招生時,設有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水利工程機械和工業(yè)電氣自動化共3個專業(yè)。第二年,根據(jù)教學安排,學院正式成立了相應的三個系,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增設了學制為三年的干部專修科,成為了一所專門培養(yǎng)水利電力行業(yè)建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高等學府。
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邁出的決定性的一大步是1996年5月,學院與那所起源于武漢大學水利學院、前身是我國首批重點高校之一的久負盛名的武漢水電學院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并組建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分為武漢本部和宜昌校區(qū)。由于加強了師資力量、擴大了校園范圍、增加了學生數(shù)量,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很快就以嶄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高校行列中,并于1998年11月通過教育部立項審查,順利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行列。
因為葛洲壩和三峽兩座大壩的人才儲備的需求,也由于當時的葛洲壩集團財大氣粗,那所坐落在宜昌望州崗下,被納入武漢水利電力大學麾下的原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正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之時,卻碰上了全國教育界的又一次大洗牌,2000年2月12日,根據(jù)《國務院辦公廳轉(zhuǎn)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調(diào)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jié)構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fā)[2000]11號)文件要求,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qū))劃轉(zhuǎn)湖北省,成為中央與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學校。而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則和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yī)科大學在那一年的8月2日與武漢大學合并組建成了新的武漢大學。(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不管怎么說,位于宜昌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被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所拋棄、那些調(diào)入宜昌校區(qū)的教授老師紛紛離去肯定很不好受,加上國家又在開始為重要的央企減負,已經(jīng)成了跨國集團的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中堅的葛洲壩集團在淡出幾乎所有的社會管理的同時,也正在準備將總部從宜昌撤走,也無暇再管這個昔日的嬌子,這所學院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些風雨飄搖的感覺。
也許真的是“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抽身離去,正好促使了宜昌本地的高校教育資源的重新整合。2000年6月,經(jīng)國家教育部批準,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qū))與湖北三峽學院合并組建三峽大學,成為中央與湖北省共建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合并后的三峽大學,占地面積 畝,建筑面積平方米。共有北、東、西和中四個校區(qū),校本部設在北區(qū)(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qū))、西區(qū)(原宜昌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區(qū)(原宜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東區(qū)(原宜昌職業(yè)大學)。經(jīng)過了四年大規(guī)模的擴建,2004年秋天,成為湖北省屬重點高校的三峽大學將其余三區(qū)全部搬至本部(北區(qū)),完成了集中一地辦學的目標。
這就是無心而為卻取得雙贏良好效果的范例之一。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08248/
從三大的桃花說起(4)的評論 (共 3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