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論語》·連載237
張說《論語》·連載237
第十部分《鄉(xiāng)黨》
10.1,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注釋——恂恂(xún):恭順謹慎的樣子。便:同“辨”,擅長談論,善辨。)
(白話)孔子在鄉(xiāng)村百姓中間,總是耐心傾聽,自己很少說話,好像不善言辭的樣子。在宗廟朝廷上,孔子談吐流利,能言善辯,但說話非常謹慎,從不口無遮攔地亂說一通。
(張說)能在大眾場合侃侃而談,說明有自信與膽氣??鬃泳邆溥@種自信與膽氣。但能做到這點并不稀奇,比如各類政客,包括特朗普,都能做到。但能在“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者,就不多了,而且又能在親熟人面前“恂恂如也”,像不會說話似的,就更少了。因為在大眾面前說話謹慎,需要的是見識和邏輯,不借助于夸大的許諾和凌人的盛氣。而能說會道的人能在親屬面前反而“恂恂如也”,說明他特別尊重周圍的人。有自信與膽氣,說話憑借高見識和邏輯,還能尊重周圍的人,具備這三點的人恐怕就很少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眾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談,叫做不怯場。而多數(shù)人是怯場的。還有些人相反,他們在親熟人之間,往往議論風生,大有“指點江山,舍我其誰”的氣概。但遇到陌生場面,別說大場面,立刻判若兩人,或噤如寒蟬,或戰(zhàn)戰(zhàn)兢兢,貌似“恂恂如也”。俗語說的“洞里老虎”,就是指這類人。
在眾目睽睽之下善于自我發(fā)揮的人,都很有膽氣,這是中醫(yī)的說法。“膽主決斷”,決斷力不是指判斷正確,是指遇事能迅速作出決斷,這主要涉及勇氣?!澳懽R”兩個字放在一起,就很有意思。膽即膽氣、勇氣;識指高明的見識。膽氣足,能做到“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卻未必能做到“唯謹爾”;膽氣足再加上見識又高,才能做到“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反過來,怯場就意味著膽氣不足。怯場者占人群的絕對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在美國,怯場者占人口75%,在中國占多少,不知道,但肯定也是多數(shù)。就是說,膽經不暢通的人占大多數(shù)。不過這也是符合常理的。試想一下,如果在大場面,沒人怯場,個個登臺“便便言”,還會有秩序嗎?所以怯場不是毛病,是秩序的一種需要。紅花很好看,奪人眼球,那是因為有綠葉相襯。如果綠葉都爭取變成紅花,紅花還會奪人眼球么?
本節(jié)的“唯謹爾”特別重要,沒有這三個字,孔子和特朗普就無法區(qū)分。有了這三個字,就把孔子廟堂演講的真誠、坦率,跟特朗普的手舞足滔、齜牙咧嘴的浮夸區(qū)別了開來。這是很重要的區(qū)分。能在廣眾面前侃侃而談的,不都是誠實的人。許多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們往往夸夸其談,張揚恣肆,唾沫四濺,絕對做不到“唯謹爾”。誠實的人在大庭廣眾的言論,往往能切中要害,鞭辟入里,服人以理,不需要借助特朗普式的張牙舞爪。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ibi/vgrz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