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論語》·連載150
張說《論語》·連載150
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p>
(注釋——博施:廣泛施與恩惠。濟:救濟,救助。堯舜:上古兩位賢明的帝王。?。河兴蛔?。譬:打比方。這里指拿自己打比方,推己及人。)
(白話)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廣泛地給民眾施與恩惠,救濟百姓,這人怎么樣?可以說是仁者嗎?”孔子說:“這已經(jīng)不是仁的問題了,必定可稱圣人!圣人堯、舜能做到這樣尚且力不從心!作為仁者,自己想立身,就要使別人立身,自己想通達,也要使別人通達。自己如何為仁,幫助別人也這樣做,推己及人,可說是行仁的方法了?!?/p>
(張說)孔子認為廣濟民眾是圣人的行為,已經(jīng)超過仁的正常范疇。這顯示出孔子思維的嚴謹性。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夸大,也不縮小。仁,通常指普通人的行為方式。廣濟民眾,是手握大權(quán)的仁者行為,是仁之極品,仁之大者,化為圣賢,以示區(qū)別,不能再以“仁”名之。
由于本節(jié)是針對“廣濟民眾”這個行為而說,所以孔子僅指出仁者與“廣濟民眾”的差異是“推己及人”。就是說,“廣濟民眾”謂之圣,普通仁者無法廣濟民眾,只需做到推己及人可矣??鬃記]有談及仁的其他內(nèi)容。我們要注意孔子的就事論事說話風格,千萬不要以為仁者就是“立人”和“達人”的問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字面意思是,你想站起身,就要幫助他人也站起身,你要騰達起來,就要幫別人也騰達起來。意思是你怎么做的,就幫別人也這么做,這就是仁者的行為方式。這里的“立”和“達”的具體意義是什么,并不重要,重點推己及人。許多學究式的注家糾纏于“立”和“達”具體指什么,完全沒有必要。孔子只是隨便一說,你要“立”,就幫助別人立,你要“達”,就幫助別人達,你想“不惑”,就幫助別人也不惑,你吃肉,那就幫助別人也吃到肉。他只是隨便取象而已。
“推己及人”的命題非常重要。換句話說,“推己及人”就是要設身處地替別人想想?!耙阉挥鹗┯谌恕?,是“推己及人”的最起碼要求。但“推己及人”并不意味著“己所欲,必施于人”,就是說,不要強行推銷自己所欲,是“推己及人”的另一條原則。這使我想起中國最近下令禁止洋垃圾進口,這是一個國家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必定要采取的正確措施,全世界應該鼓勵才對。但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不高興了,說中國不守規(guī)矩,在破壞地球生態(tài)。用孔子的話來衡量西方的這個態(tài)度,是徹底的小人行徑,沒有絲毫“推己及人”的氣味在。
《論語》第六部分結(jié)束。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ibi/vkrvr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