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中(2)

意識流嘗試(2)
打開書架,看到《人生海海》,書中人物穿梭而過。作者文風帶有一些柴火氣,故事的,謠言的,模糊的,感慨的。人物的生命,如流星過世,哪個生命不是如此呢。有趣的要數(shù)這本《如何給獅子剝皮》,一本正經(jīng),詼諧的,丑角的,嚴肅的,逗弄的。還有這本《故事:材質(zhì),解構(gòu),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我在看此書后,就對一般電影失去了興趣。之前的文章也發(fā)過牢騷,一位朋友試圖喚醒我對電影的熱情,我想對他說:“你覺得有意思是因為看的太少。”但話到嘴邊還是咽了下去。電影的意義就在那里,這價值,那價值,這啟發(fā),那啟發(fā),這種意義給予算是明珠了。但不巧,你再去探查下意義,那份心中的熱情也要消下去。這倒沒有給人絕望,而且還省了電影票。鏡頭再精美,都是經(jīng)過化妝的。把眼睛做視角,觀察生活,那才有意思。但你又不敢觀察生活,人就是這樣。老舍的《離婚》,王朔的《我是你爸爸》,非常像,主人公都是文人,都放不下面子,一個不好意思離婚,一個不好意思再婚。還有《圍城》的方鴻漸,他沒有遇到書中的老張,要遇到,他也被治地服服帖帖。作家們干的是什么事?把真相變成文字,再給人們端上去,人們就開心地不得了。文學就像稍有意識的打字機,滴滴滴,滴滴滴,永遠停不下來。這意識是誰的呢?我覺得不是人的。形式是種值得表揚的東西,生活就是種種形式。物質(zhì)形式,精神形式,情不自禁的形式。人們?yōu)樾问饺绨V如醉。
《幻術(shù)》這首歌的前奏剽竊了游戲中熟悉感,究竟是哪一款游戲,《仙劍》《軒轅劍》《劍靈》?忘記了,都揉碎在記憶中了。這種熟悉的哀傷并沒有持續(xù)多久,節(jié)奏就變了,時間的流離被打破,生硬地橋接到了下場戲。這種故意的卡頓,把人生卡成了一幕又一幕的電影,這些電影合起來就算是偉大?我覺得是渺小。好在,歌者不差,感情還是摟了起來,風格的瑕疵也大致可以不提了。歌曲都太熟悉,只好不停地跳過。奇妙的新鮮感藏在人聲,鼓點,感情中。好不容易找到一首讓人舒適的,思緒飄回到寫作中,歌曲已經(jīng)結(jié)束了。琵琶聲停欲語遲,外情與內(nèi)情總不能協(xié)調(diào)。跳脫的欲望越發(fā)強烈,一首《Airscope》又把我拉了回去。感情總有高下,顯然,我的思緒不值一提,它給更純的藝術(shù)讓了步。課上走神是不是也是這樣?有重要的東西呼喚著你,叫你不要沉睡,不要沉睡…… 原因?qū)ξ?,我不喜歡被人傳授科學知識,因為我不是自愿的。而且我自愿了,又要被老師教訓(xùn)。我愛學習,誰愛我?當然是小柚子。但我希望學習愛我,因為我愛過它,但它不愛我,它愛金錢權(quán)力,也叫我愛,憑什么?歌曲中到底藏著什么?它可以毫無征兆地偷取你的心,讓你無法自已?;蚴俏覀冃闹醒b了太多淚水,音樂是打開塵封的鑰匙?三兩聲琴弦,就讓人想到了一生,溫情的,悲涼的,一幕幕,只有零點幾秒的一生。意志在精神世界算什么呢?可能算脊椎吧,沒有它,你根本無法體驗各種波瀾。那從明天起,做個膽小的人,膽小地行事,關(guān)閉自己,春暖花開也不知,該流的淚不流,該敞開的笑也停下來,這樣好不好?好,好的很…… 好在還有一個明天,有一個可以選擇的明天,可以打開自己的明天。既然這樣,就一定存好淚水,歡樂,激情,明天一并播撒。感情可以并發(fā)嗎?比如一個人既歡樂,又悲哀,既神傷,又興奮?這像是多種人格,其實不用那么夸張,所有的情感,都是一種美,你能體會到這種美,就可以了。
每日焦慮的事情太多了,好書讀完了,好歌聽完了,精神要枯竭了。行尸走肉的部分要占據(jù)上峰了,焦急也沒有用,焦急也引不來甘冽的泉水。只能將這種狀態(tài)歸為身體的疲倦,精神渴望身體快快蘇醒,伏在其旁邊喊叫,再無他法。等到身體醒轉(zhuǎn),感情如潮涌洶涌而來,精神世界的萬物開始繼續(xù)生長,旺盛的,凋零的,生命一片盎然。自由也跑到了山巔,忍不住為這分分秒秒的暢快而歡呼。這種狀態(tài)什么時候又要停歇下來呢,不知道,只能大致感覺,無法加速,也不能抗拒。
電音的優(yōu)點是躍動,缺點容易燥熱,毛刺過多。它像心靈的強心劑,爽過之后容易找不著北。人類的神經(jīng)究竟要強壯到什么地步才能與之共舞呢?不僅要強壯,還要迅速反應(yīng),我們的精神敏感,但孱弱,受不了來回的刺激。真要等到《賽博朋克2077》才可以吧,改造神經(jīng),加強突觸,適應(yīng)了電音。但那時,會有更磅礴的電流,更起伏的震蕩,人,半生人,還是扛不住。電音的躍動實在美妙,每一次跳躍,都能稍稍越過理智區(qū)。所有其他音樂都做不到這種超越。想到了《命運交響曲》,但越聽越覺得是在嚇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