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梨城萬株牡丹開,市民如潮尋夢來。

四月的庫爾勒,綠樹成蔭,花團(tuán)錦簇。春雨過后滿眼都是綠,流淌著生命的勃勃生機(jī)。飛鳥翱翔、人頭攢動。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踏春郊游和梨花親吻和大自然擁抱,尋找一種返璞歸真的輕松與愜意。
谷雨前后新疆庫爾勒“梨香園”的兩萬余株牡丹競相綻放。市民們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和“牡丹仙子”約會,享受著一年一度的花語邂逅。
你看,牡丹園里好不熱鬧,很多家庭是扶老攜幼全家出動,和牡丹合影,在花叢中尋找傳說中的花魁、花仙。姚黃、魏紫、葛巾紫、玉板白、二喬······這些名貴的品種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各種牡丹爭妍斗艷、姹紫嫣紅,紛紛展開迷人的笑臉,迎接著一批又一批游人。我慕名從70公里以外的博湖趕來,一睹牡丹的容顏。隨著看牡丹的長龍,我只有從人縫里走走停停。幾只蝴蝶在花間嬉戲,一會兒親親黃色牡丹,一會兒親親紅牡丹,為這美麗與寧靜增添了生機(jī)與活力。
花園里的牡丹真美!有完全盛開的;有羞澀的低著頭的;有含苞欲放的;有剛露花骨朵的,一朵有一朵的風(fēng)韻,一朵有一朵的個性。我覺得能夠和牡丹盛會赴約不虛此行。我想選擇滿樹開放的紅牡丹合個影,可拍照的人太多只有焦急的等待。我前方一個80多歲,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在女兒的攙扶下,非要和牡丹合影比美,她說;“我要照一張最漂亮的牡丹圖,洗出來掛在家里,她要讓牡丹每天陪著自己度過晚年”我被老奶奶的行為感動,也不停按響了相機(jī)快門。
話語間了解到老奶奶是一名老軍墾戰(zhàn)士,50年代隨部隊來的新疆屯墾戍邊,把自己的青春和子孫貢獻(xiàn)給了新疆。她的老家在洛陽是牡丹的故鄉(xiāng),她年輕時很喜歡牡丹,會繡形形色色的牡丹。在新疆的奮斗的幾十年來就沒有見過牡丹。沒想到現(xiàn)在庫爾勒也有了 “牡丹園”。洛陽、菏澤的十幾個品種的牡丹在新疆這片土地開出來更加耀眼的花。真是不簡單??!她還打算把今天拍的圖片發(fā)發(fā)朋友圈,讓內(nèi)地的親戚都看看新疆的牡丹。我不禁伸手為她連連點贊。
由于近年來,新疆庫爾勒積極打造全國衛(wèi)生城市,各種花卉裝扮這座美麗的城市,春天來到梨城各種花木爭奇斗艷,和雪白的梨花融為一體,花開之處十里飄香沁人心脾。讓你感覺,人在花中走,景在心中留,賞花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里已近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中國人對“國花”牡丹的感情從來沒有改變,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端莊大方······世間最華麗的辭藻形容它是不夠的。人群中忽然有人隨口唱起了蔣大為老師的《牡丹之歌》“?。∧档?,百花叢中最鮮艷·····”周圍的老人們不約而同哼唱起來“你把美帶給人間······”牡丹你是中國的國花,更是中華民族在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走向新時代的盛世之花。
我愛牡丹!更愛它具有的中華民族自強(qiáng)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希望這美麗的精靈,成為西部邊陲,最耀眼的民族團(tuán)結(jié)之花。
作者;楊建軍博湖縣第三小學(xué)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anwen/vqewpkqf.html
散文;梨城萬株牡丹開,市民如潮尋夢來。的評論 (共 6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