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曉文
N多年前,在S市,我認識了曉文君。
那時的我,用今天的話說還叫混沌未開,而曉文君內(nèi)心的愿望就是想背負行囊,遠離紅塵中的紛擾,跋涉于青山綠水之間,做一個行者,與山為伴,與水結(jié)鄰,徜徉于花鳥之間,過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日子。
這是曉文君與我描寫的境界。但曉文君畢竟未能超脫于紅塵之外。一樣娶妻生子,一樣每日面對柴米油鹽,生活的困頓消磨著青春的容顏。
八十年代末期,和所有的下崗工人一樣,曉文君開始了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在S市中山路的一間不足二十平的街面上,曉文君與兩個朋友辦起了一家書店,取名為“三味書店”。三味書店可能與魯迅的名篇《三味書屋》有些相關(guān),在那個年代,魯迅還算流行的。何謂三味?“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边@大概是魯迅的私塾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最初的愿望。書如美食和美酒,能充饑、能解渴、能陶醉。只是在先生百年之后,讀這些經(jīng)典,有時也一錢不值。
在浮躁的時代,三味書店也大浪淘沙,運行一兩年以后,終因門可搜羅,入不敷出而關(guān)張。在N多年后,在S市,在一間大排檔里,兩個面紅耳赤的男人,一邊對飲著啤酒,一邊說著別后的流年。
那是我離開S市后,第一次回來。在中山路青楊巷的青石板上,足足等到黃昏,看到了疲憊歸來的友人。滄桑中再也沒有青澀。(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相游洞庭。八百里波濤縹緲,浪擊飛舟。在君山,柳毅井前,想到了明代都御史吳延舉寫的一首詩, “牧羊坡上遇青娥,為托傳書意若何? 望眼欲穿尋桔樹,莫道遙隔洞庭波。 龍宮弟子緘方啟,塵世郎君禍已多。 留得舊時跡井在,井泉香冽出川阿。”一介落地書生,不顧個人安危,下龍宮,傳書信,救龍女,成夫婿。留下幾多塵世悲歡感嘆!坐在岳陽樓上,想起范希文的樓記,欣然口占:“一杯洞庭水,半撮君山茶。岳陽樓上坐,風(fēng)晚看殘霞”,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比之浩浩江流,真是“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據(jù)說當(dāng)年范仲淹在西北邊陲之地,在“黃昏落日孤城閉”的蒼涼時,收到好友滕子京所繪一幅幅洞庭美景,欣然揮就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大概與莊子的“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一脈相承。只是在浮華的年代,內(nèi)心唯獨缺這一輪澄明。
分別于巴陵古渡,曉文君西上回到S市,繼續(xù)去經(jīng)營其事業(yè)。在S市標(biāo)志物“石猴”邊,經(jīng)營了一家服裝店。常常穿梭于漢正街的人潮之中。每一次光臨漢正街的小商品市場,看到人頭簇動,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去尋找那滄桑中有些憂郁的臉龐。在靜夜的時候,對著一輪皎潔的月,望著耐寒的青女和素娥,便想到了做一個行者的曉文君。
終南山在長安之南,為道教發(fā)祥地之一。據(jù)傳楚康王時,天文星象學(xué)家尹喜為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于終南山中結(jié)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yù)感必有圣人經(jīng)過此關(guān),于是守候關(guān)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zhí)弟子禮,請其講經(jīng)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jīng)》五千言,然后飄然而去。而認識終南山是讀王維的詩: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在白云茫茫、青靄淡淡中,靈秀的終南山綿遠遼闊,翠峰峭拔。以山水田園派著稱的王維,《終南山》和《積雨輞川莊作》,是兩首最富盛名的終南山山水名作?!澳镲w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歷代詩評家的共識。也許正是王維的這兩首詩,終南山更成為了千百年隱士的夢中桃源。
某年秋日,早已發(fā)達的曉文君像瘋癲一般,辭妻別子,曉行夜宿,風(fēng)塵仆仆,只身來到了終南山,去圓一個隱士的夢。草廬石洞為其居,野果粗蔬為其食,山泉寒露為其飲。褪卻繁華,還原本真。在靜謐的山林,在水碧天澄的溪畔,竹影婆娑,清流婉轉(zhuǎn),秋光如畫,殘陽如血。雁影西沉?xí)r,仰視云空,俯瞰山川,塵世間的喧囂,被流云遮覆;紅塵中的恩怨,隨流泉空逝……那是一個多么寧靜的世界啊!
當(dāng)他后來向我講起這三個月的尋隱經(jīng)歷時,我呆若木雞。這是一個與隱士早已格格不入的世界,在這紅塵喧囂、物欲橫流的時代,真的要隔斷紅塵,談何容易?而問其尋跡終南山的起因,僅僅是看到了一本美國人寫的《空谷幽蘭》。據(jù)說,在終南山綿延數(shù)百里的峰巒疊嶂中,常年隱居不下3000人,一句“無量壽佛”,讓他們樂享衣僅遮體,食僅果腹的清苦生活,“居善地,心善淵”,在空寂中感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諦,去升華和凈化靈魂。這在我等俗人,真是不可想象的生活。
想起了一個人:周道一。道一禪師當(dāng)年在去科考的路上,看到眾人爭渡,忽悟人生百年,須臾一現(xiàn),何必要追逐功名,徒傷生氣,毅然拋卻仕途,去做一個仙游道士,最后卻成就了一世清名。
淡出江湖,淡看浮華,做一個行者,他們何其似也!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八)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7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