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記事.作者:程汝明
投稿記事.作者:程汝明
有一個時候,我常常望著書架上的十二捆書出神。
十二捆書,十二個主人,十二個主人,我一個也不認識。認識的,多是這樣的來信:大作收到,備用。我新出版的小書X冊,望代銷……。
稿子未發(fā),收到卻是寄來的一包包書,心自然不大順;但受人之托,事還是要辦的。于是買了包好煙,騎上車,逐個書店、小攤?cè)?。然國營的,多有規(guī)定:私下不得代銷。個體書攤,多是“小路”來的,回扣根本不是十五十六,據(jù)講,是四六開,三七開,多的達二五分成。這樣的價,我能做主嗎?
日子一天天過,寄來的書,也一天天蹲在書架上看我,弄得我心神不寧,幾乎無法看書。年初的時候,我終下決心,弄來個車,將書全裝上,一次拉到郵局,按寄來的地址,給他們一一郵回。
事辦完了,心也暢快,可以坐下,可以躺下,可以對著屬于自己的書大聲說話,可以把名家和無名者放在一起,戳戳點點。然而有一天,我收到四份用稿通知,有一份,是十二個人中的一個寫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做編輯半生,為個人的事頭一次求人,很不好意思。我本不想出書,但幾位朋友縱容,說,你將退休,為他人做嫁衣裳半輩子,也該出本書,作個紀念。想不到,這竟給你帶來這么多苦惱?!悴灰蛭业氖?,斷了和刊物的來往,看得出,你是有才華的……”
握著編輯的信,那天夜間,我在窗前坐了很久;我望著窗外的星,——那些星,忽然和我近了,而近了,隨又生出一絲苦澀。
人和人,是基于權(quán)欲利祿,還是在于,心與心,有聲無聲的溝通?……那夜,我仰望星河,久久未能睡去。
【《投稿記事》,原發(fā)《海石花》,1984年創(chuàng)刊號;后刊于《連云港報》,徐新浦老師編發(fā)?!?016年6月14日夜,記于空心巷頑石齋?!?/p>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4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