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的別稱與寓意——走進芍藥的意象世界

【原創(chuàng)】文/攝影:孫成崗
在牡丹盛開的日子,我寫了一篇“外院牡丹園”的短文。實際上,院內(nèi)除了牡丹園之外,還有兩處規(guī)模不小的芍藥園。一處在牡丹園以西,一直綿延至南山的腳下;另一處在老教學樓西南,一直延伸到南圍墻的墻根。每當牡丹卸去紅妝,校園的春天便成了芍藥的世界。兩大芍藥園中有近百個品種的芍藥,有些還是非常名貴的稀有品種。
芍藥如果單種,則花朵較小而且不盛。一旦與牡丹同植,就會開得非常艷麗。校園內(nèi)牡丹與芍藥交錯種植,它們一前一后的盛開把校園的春天一下子拉長,使得整個校園在四五月份都蕩漾著姹紫嫣紅的濃濃春意。
四月底五月初,是芍藥開得最盛的時候。各種顏色的芍藥迎著和暖的春風翩翩起舞,搖曳生姿。無論是如盤似盞的單瓣還是層層疊疊的重瓣,都是那么風姿綽約,婀娜嫵媚,風情萬種,撩人心房。
芍藥與牡丹自古就有“花中二絕”的美譽,人們把牡丹稱為“花王”而把芍藥稱為 “花相”。事實上,芍藥的栽培歷史遠遠早于牡丹,早在《詩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它的身影。《鄭風?溱洧[zhēnwěi]》中生動地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于農(nóng)歷三月三的上巳[sì]節(jié)在清瀏瀏的溱[zhēn]水和洧[wěi]水之濱約會的場景,在臨別“將離”之際,男子贈女以芍藥,表達了對姑娘深深的愛意和濃濃的離情。在文學作品中,芍藥一登場就伴隨著動人的愛情故事并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數(shù)百年后白居易經(jīng)過溱洧時,仍然放不下這份心結(jié),留下了“落日駐行騎,沉吟懷古情。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清。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的詩篇。于是,芍藥有一個令人傷感的唯美別稱——“將離”,成為有情人離情別緒的象征。
牡丹與芍藥在文人眼里既是姐妹,又是冤家。古人常常貶此褒彼,劉禹錫就是用對芍藥"妖無格"的貶來彰顯牡丹的尊貴。這種貶是不公允的,因為芍藥是“五月花神”,花期比牡丹晚十多天,在牡丹謝后才開始開放。芍藥之后就進入了夏季,春天的花朵全部謝幕。因此芍藥是群芳中對春的告別之花,在群芳迎春送春的隊伍中起著殿后作用,故又有“殿春”之稱。為此,也有不少文人贊賞芍藥刻意晚開不與牡丹爭春的謙遜美德。(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電影《畫壁》中的芍藥就是這樣一個藝術形象。與“牡丹”認為“愛就是得到”的愛情觀不同,“芍藥”始終把對書生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默默地暗中幫助心愛的人得到他想到得到的一切。她對愛情的理解不是“得到”,而是“給予”。有些人把芍藥的晚開解釋為對牡丹勢壓群芳的不滿有對其霸道的報復,說芍藥在牡丹凋謝殆盡之后的錯峰而開是想“氣死牡丹”,這種說法未免有些小氣了。
牡丹雖然出現(xiàn)較早,但它的興盛則是唐代以后的事。南宋鄭樵所撰《通志略》中記載:“牡丹晚出,唐始有聞。貴游趨競,遂使芍藥為落譜衰宗?!?“自天后以來,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艷衰矣。”從中可以看出牡丹的興盛與武則天的大力扶持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武氏王朝的政策傾斜下,牡丹逐漸蓋過了芍藥的風頭,成為“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的國色天香??梢哉f沒有武則天,就沒有譽甲天下的洛陽牡丹。然而人們?yōu)榱苏蔑@牡丹不事權貴的風骨,寧愿捕風捉影地相信馮夢龍杜撰的牡丹抗旨不遵而被武氏火燒謫[zhé]貶的故事。這可能也是國人片面好壞觀的一個反映,認為好,便一好百好,認為壞,便一壞全壞。
牡丹是木本植物,牡丹的花枝經(jīng)修剪后都非常齊整,因此牡丹花朵再大都不會壓倒枝條,總是保持雍容華貴的高雅花容。草本植物的芍藥因其花朵碩大常常壓彎花枝而常常東倒西歪。然而正是這個缺點成就了芍藥的柔與媚。
在唐宋讀書人的審美取向中,對牡丹是敬,對芍藥是親。牡丹因枝挺而雅,芍藥因枝柔而媚。正因為柔媚沒骨,所以芍藥又被稱為“無骨花”。因其無骨,故花形不整、裊裊婷婷,宛如酒醉微醺、踉踉蹌蹌的妙齡女子,這樣的形象更為惹人憐愛。唐宋的文人雅士對芍藥的這種柔與媚大為欣賞,欲罷不能。白居易說它“動蕩情無限,低斜力不支”,元稹[zhěn]憐之“酡[tuó]顏醉后泣”,柳宗元贊其“欹[qī]紅醉濃露”,謝堯仁則求大家“免笑花無骨”。更為叫絕的是秦觀,把雨后的芍藥與拂曉的薔薇并提,留下“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的佳句,活脫脫地把一位淚光閃閃、含情脈脈的多情少女推到人們的面前,讓人不得不心生憐愛。
芍藥的花朵以紅粉白色居多,除此之外,還有藍、黃、綠、黑、紫、復色等多種顏色。紅芍藥又稱“紅藥”,在古詩文中,“紅藥翻階”是一個用得比較多的表達方式,也是一個令人遐思無限的詞語。紅芍藥在白居易的筆下“似淚著胭脂”,白芍藥在楊萬里的眼里是“水精淡白非真色,珠璧空明得似無”,黃芍藥到了文征明的畫中則是“月露冷團金帶重,天風香泛玉堂春”……
無論何種顏色的芍藥,開起來都十分狂放,韓愈詠之“浩態(tài)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龍”。因其太美,也讓這位大詩人有些手足無措,“覺來獨對情驚恐”,恍惚之間不知道自己“身在仙宮第幾重”?芍藥有如此魅力,還與芍藥的花朵芳香馥郁有關。一般而論,花朵越大,香氣越淡,而芍藥花朵愈大,芬馥愈濃。王禹偁贊賞它“風遞清香滿四鄰”,“仙家重熱返魂香”,柳宗元更是讓自己走進了芍藥的世界,說“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芍藥枝柔的特點還被詩人們加入了女性美的意象,他們常把無瑕的花瓣比喻為青年女子細嫩的肌膚。蘇軾在姑山看到芍藥后,說“親見雪肌膚”,蘇轍目睹芍藥零落,感嘆“憔悴無言損玉膚”,楊萬里認為芍藥是百花無可比肩的花首,謳歌“欲比此花無可比,且云冰骨雪肌膚”。這些詩句都突出了芍藥的女性美韻。
總之,芍藥本身的自然特質(zhì),加上古典文化賦予其中的情意綿綿的“將離”之美,朱欄翻階的“殿春”之麗,弱不禁風的“無骨”之媚,冰骨雪肌的芬芳之馥,無不使人對這種春天最后的花朵抱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每年它的怒放,也把校園的春天推進了濃濃的詩情畫意之中!
【原創(chuàng)】文/攝影:孫成崗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14691/
芍藥的別稱與寓意——走進芍藥的意象世界的評論 (共 11 條)
- 荷塘月色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