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纓子菜
周末閑逛沙河街小巷菜市,見路邊菜農籮筐里有嫩蘿卜纓子賣,上邊還掛著小指頭大小的蘿卜,一問價格,非常便宜,一塊錢一把,就買上一把回家。
在我印象中,蘿卜纓子是廉價之物。小時候,我在石阡農村生活,通常是,地里灑種的蘿卜亂蓬蓬地冒出一大片,蘿卜苗長到一尺許時,密不透風,需把過多的蘿卜苗薅掉一些,才利于蘿卜的生長發(fā)育,結出壯碩的蘿卜。薅掉的蘿卜苗青翠碧綠,綠油油的甚是可愛,可以做菜;但因為太多,更多的是把它切碎,拌了米糠煮熟作豬食喂豬。
用蘿卜纓子做菜,我們那兒通常是用它做酸菜。把蘿卜纓子洗凈,燒一鍋水,水沸后把蘿卜纓子放入其中焯水十余秒鐘,即撈出用筲箕瀝干,碼放入盆或陶罐中;再把煮甑子飯瀝去飯粒后剩下的淡米湯加入適量的鹽,為避免生花,再加一小點白酒,略為冷卻后倒入盆或陶罐中,將蘿卜纓子全部浸泡上,加蓋密封;靜置四五天,打開蓋子,酸味撲鼻,蘿卜纓子酸菜就做好了。只要取食時用干凈的筷子,不沾油,做好的酸菜存放十天半月,甚至一個多月都沒問題。
蘿卜纓子酸菜,可涼拌,切碎放辣椒面、蒜泥、姜末、蔥花、醬油、味精、鹽等拌勻,酸脆爽口,健胃消食;還可做湯,用豬油把酸菜略炒,倒入開水,放點新洋芋片,姜片(或絲),煮熟后放鹽、味精、蔥花,再滴上幾滴木姜子油,湯鮮味美,十分開胃,飯都要多干上幾碗。
我在貴陽生活已二十余年。以前春末夏初時,在菜場買菜見有蘿卜纓子賣,就想買點回家做菜,可一想到做酸菜,要用淘米水,腌制需用盆或陶罐,一系列繁雜程序,家里人口少,又吃不了多少,也就作罷,想吃蘿卜纓子酸菜時就到菜場買一點??刹藞鲑u的蘿卜纓子酸菜,或許是制作工藝不同,與故鄉(xiāng)的味道不一樣,總覺得欠了點什么。
多年前,貴陽的朋友請我在小館子里吃飯,點了個蘿卜纓子炒肉末。切碎的蘿卜纓子,用干辣椒段、蒜泥、姜片,放小點肉末熗炒,加蒜葉和其它佐料;菜上桌,入口一嘗,感覺味道不錯?;丶液笥行┠钅畈煌?,就自己買了把蘿卜纓子試做,結果差強人意,這道菜每年也就成了我家中餐桌上的佐餐之物。(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把買來的蘿卜纓子洗凈,沸水中放點鹽,加幾滴植物油,蘿卜纓子放入焯個十來秒鐘,撈出過涼水,然后瀝干,切成碎末。熱鍋放入切碎的蘿卜纓子略炒干水氣,盛出,放豬油入鍋,油熱后放入干辣椒段,拍碎的大蒜頭,姜片爆香,再放一點肉末,肉末將熟時倒入切碎的蘿卜纓子快速翻炒,灑一點切細的大蒜葉,放適量的鹽、味精炒勻即出鍋,一道香噴噴的蘿卜纓子炒肉末就做好了。
蘿卜纓子炒肉末,鮮香可口,既有蔬菜的甜美,又有肉脂的醇香,非常下飯。并且,它還營養(yǎng)豐富,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K和鈣、鐵、鋅等礦物質,對皮膚健康和保護視力很有益處,還有助于消化,調節(jié)腸胃,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等,真是一道價廉物美,老少皆宜的好菜,它足以勝過許多膏腴之食矣!
清代學者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有格言云,“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此乃人生三味。我一介平民,周末無事,悠游于巷陌之中,隨手買蘿卜纓子一把,做道小菜,以嘗菜根之香;飯后無事,閑倚沙發(fā),泡清茶一壺,取它詩書半卷,聊作消遣之樂;小樓容我靜,大地任人忙,片時之間,就得此人生三味,豈不快哉?